原始文章

懷孕期間,肝臟會發生生理變化,可能影響已有的肝病,導致病情惡化、改善或保持不變。有些肝臟表現可能與懷孕特有的疾病有關。隨著慢性肝病管理進步,越來越多肝硬化或肝臟移植患者選擇懷孕。年齡增長及肥胖、糖尿病等共病的增加,讓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的情況上升。因此,需多專科合作,了解肝臟變化以降低母胎風險,並改善疾病管理,對家庭健康有正面影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懷孕時的妊娠糖尿病常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胰島素分泌和抗胰島素作用模式不同,導致不同亞型的糖尿病,伴隨不同程度的併發症風險。早期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型風險較高。控制血糖可預防併發症,了解多樣特性有助於更好管理,預防母嬰短長期併發症。 PubMed DOI

活體腎臟和肝臟捐贈提升了器官移植的可用性,對受贈者的生存有重要益處,並為社會節省成本。值得注意的是,40%的活體捐贈者是育齡女性,但對於捐贈對未來懷孕及相關併發症的影響,資訊仍然不足。2023年2月,美國移植學會召開會議,專家們探討了這些問題,發現捐贈前有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女性,捐贈後風險增加,但不影響腎功能。建議建立登記系統,以促進研究並幫助潛在捐贈者做出明智決策。 PubMed DOI

脂肪肝病是指肝臟內異常脂肪積聚的情況,主要分為代謝功能障礙相關的脂肪肝病和酒精相關肝病。這疾病已成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影響全球約30%的人口,與肥胖、2型糖尿病及酒精消費有關。雖然許多患者不會進展到肝硬化,但肝纖維化是肝相關死亡的關鍵預測因子。研討會將探討脂肪肝病的重新分類、臨床實踐影響、初級護理與肝臟專家的合作診斷、最佳管理及治療目標等議題。 PubMed DOI

生殖健康與腎功能的關係對腎病患者的照護非常重要。慢性腎病(CKD)可能影響男女的生育能力,原因包括發炎、荷爾蒙失衡等。儘管如此,許多腎病女性仍能成功懷孕,但在CKD下懷孕對母子都有風險,如腎功能惡化和高血壓等併發症。透過孕前諮詢和適當的產前護理,大多數患者可期待良好結果。懷孕期間需謹慎評估藥物安全性,未來研究應聚焦於最佳分娩時機及懷孕對CKD女性及其孩子的長期影響。 PubMed DOI

活體腎臟和肝臟捐贈提升了器官移植的可用性,對受贈者的生存有重要益處,並為社會節省成本。不過,對於育齡女性捐贈者的未來懷孕及相關健康影響,資訊仍然不足。2023年2月,美國移植學會專家討論了這些問題,發現捐贈前有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女性,捐贈後風險增加,但不影響腎功能。建議建立捐贈者登記系統,以促進研究並幫助捐贈者做出明智決策。 PubMed DOI

台灣孕婦過重和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會影響媽媽和寶寶健康。雖然控制孕期體重很重要,但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最新研究發現,飲食調整和部分藥物可能有幫助,但安全性和效果還要再研究。未來應該根據個人狀況,訂定更貼近每位孕婦的建議,才能真正提升孕期健康。 PubMed DOI

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在生育年齡懷孕時,容易因高血壓、腎功能異常或肝囊腫產生併發症,需密切追蹤與處理。家庭計畫可考慮輔助生殖技術和著床前基因檢測,降低遺傳給下一代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74位中國和歐洲Alport症候群女性的懷孕結果。結果顯示,懷孕期間蛋白尿增加、腎功能下降,尤其是本來腎功能較差或有嚴重基因變異者。42%女性產後腎臟疾病分期惡化,雖無胎兒畸形,但懷孕併發症常見。研究提醒Alport女性懷孕恐加速腎病惡化,需密切追蹤。 PubMed DOI

AI工具在肝臟醫學越來越常用,能協助診斷、預後和治療決策,但要發揮效益,需高品質數據、多中心合作,並整合進臨床流程。建立信任還要靠嚴謹臨床試驗和醫病雙方的參與。這篇綜述整理了AI在肝臟醫學的最新應用現況。 PubMed DOI

最近MASLD和MASH的診斷與治療有不少新進展,像是新型藥物(甲狀腺激素受體β、FXR、PPAR激動劑及GLP-1藥物)問世,也強調個人化生活調整和多專科合作。手術治療需嚴格篩選。針對相關肝癌,研究聚焦胰島素阻抗、氧化壓力、腸肝互動和基因。因發病年齡下降,早期發現和定期追蹤很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