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常壓高氧結合血管內治療對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影響,於中國26個中風中心進行,282名18至80歲的患者參與。結果顯示,常壓高氧組的90天修訂Rankin量表(mRS)中位數得分為2,優於安慰劑組的3,顯示功能改善。調整後的結果比值比為1.65,顯示高氧治療有顯著益處,且兩組的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相似,未增加安全風險。總結來說,常壓高氧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功能結果,且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接受血栓切除手術的中風患者在90天後功能表現較佳且死亡率較低,但也有較高的顱內出血風險。因此,手術可能有助於康復,但需注意風險。 PubMed DOI

中國研究探討在救護車上降低疑似中風患者血壓的效果,結果顯示,立即降壓與常規治療在功能結果及不良事件上無顯著差異。降壓對腦出血中風患者有益,但對缺血性中風患者則不利。總結指出,院前降壓對急性中風患者功能結果無幫助,且許多患者為腦出血中風。 PubMed DOI

大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風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造成高殘疾和死亡率。近期血管內治療的進展有效地打通阻塞動脈,降低患者的殘疾和死亡風險。治療標準已擴大,允許在症狀超過六小時後介入,並可用簡單影像技術治療特定患者。然而,對於哪些大型缺血性梗塞患者最能受益於此治療,仍有許多未知數。隨著再灌注技術的發展,對開發細胞保護藥物的興趣也在增加,目的是改善患者預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中,使用氣球導管與傳統導管進行血栓切除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在中國28家醫院進行,329名患者參與,主要觀察90天的功能恢復。結果顯示,氣球導管組的功能恢復較差,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數較傳統組低,且全因死亡率也較高(24%對16%)。這些結果顯示氣球導管可能不如傳統導管有效,需進一步研究確認。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並因安全問題終止。 PubMed DOI

VERITAS研究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回顧,評估椎基底動脈阻塞患者接受血管內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分析了988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接受血管內治療的患者在90天內達到良好功能狀態的比例較高(45%對比30%),且功能獨立性也顯著提升(35%對比21%)。此外,血管內治療與降低整體殘疾和死亡率有關(36%對比45%),但症狀性顱內出血風險較高(5%對比<1%)。研究支持中度至重度患者使用此治療,輕度患者的益處尚不明確。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在成功進行血管內血栓切除術後,對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施用腔內尿激酶的效果與安全性。試驗在中國35家醫院進行,招募535名患者,隨機分為接受腔內尿激酶和不進行額外溶栓治療兩組。結果顯示,腔內尿激酶組有45.1%達到無殘疾生存,對照組為40.2%,但差異不顯著(P = .19)。兩組的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相似。總結來說,腔內尿激酶未顯著改善患者預後。該試驗已註冊於ChiCTR.org.cn,識別碼為ChiCTR2200065617。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輔助性動脈內tenecteplase對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在中國34家醫院進行,共540名患者隨機分配接受tenecteplase或不進行額外溶栓治療。結果顯示,90天後無殘疾的患者比例tenecteplase組為49.1%,對照組為44.1%,差異不顯著(P = .11)。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率也無顯著差異。總結來說,輔助性動脈內tenecteplase未顯著改善患者的結果或安全性。該試驗已註冊於ChiCTR.org.cn,識別碼為ChiCTR2200064809。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管內治療(EVT)對中風的效果,與最佳醫療治療進行比較。543名主要是年長的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EVT加最佳醫療或僅最佳醫療。結果顯示,90天的殘疾程度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勝算比為0.90,顯示EVT未提供額外好處。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也相似。總結來說,對於中等或遠端血管阻塞的患者,EVT在殘疾或死亡率上並無優於僅接受最佳醫療治療。 PubMed DOI

一項多中心隨機試驗調查內血管血栓切除術(EVT)對中型血管阻塞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療效,共530名患者參與,分為EVT組(255名)和常規護理組(275名)。結果顯示,90天時EVT組有41.6%患者達到良好結果,常規護理組為43.1%,差異不顯著(P = 0.61)。此外,EVT組的死亡率(13.3%)和顱內出血率(5.4%)均高於常規護理組(8.4%和2.2%)。總結來說,EVT對中型血管阻塞患者的療效不如常規護理。 PubMed DOI

最近在中國進行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在症狀出現後4.5到24小時內,使用alteplase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對後循環缺血性中風患者的影響。研究包含234名患者,結果顯示接受alteplase治療的患者中,有89.6%達到功能獨立性,顯著高於標準治療組的72.6%。安全性方面,alteplase組的顱內出血率和死亡率也較低。總體來看,這項研究顯示alteplase在這個時間範圍內能改善輕度後循環中風患者的功能結果,且風險可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