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10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類固醇依賴性或頻繁復發的腎病綜合症兒童中使用rituximab(RTX)的情況。研究涵蓋89名患者,隨訪時間從12.2到43.2個月。結果顯示,37.1%的患者在RTX治療後復發,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有類固醇抗藥性腎病的病史及NK細胞比例低。復發患者中,78.8%在B細胞恢復後繼續RTX治療,且這些患者的復發率顯著低於未繼續治療者。研究結論指出,持續RTX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功能儲備(RFR),使用兩種方法:蛋白質負荷測試(RFR-T)和腎臟實質阻力指數變化測試(DRRI-T)。研究對象為50名腎功能正常的患者,結果顯示RFR-T與DRRI-T之間有中等一致性(0.545)。RFR與基線估計的GFR有顯著關聯,且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特別是在女性中。雖然DRRI-T操作簡便,但尚未成為金標準,適合初步篩檢。研究顯示RFR變化受性別和年齡影響,需在更大人群中進一步研究。這為腎功能評估提供了新見解。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甲基潑尼松脈衝療法在治療中重度IgA血管炎相關腎炎(IgAVN)對中國兒童的效果。研究對象包括40名接受療法的兒童和46名未接受療法的兒童,監測至少一年。結果顯示,治療組在尿蛋白水平上顯著改善,3個月和6個月的緩解率分別為65%和85%,對照組則為43.48%和67.39%。此外,治療組的復發率較低(25%對比43.5%)。研究建議及早啟動此療法以提高緩解率和改善腎功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最近的研究發現,嗅覺受體、味覺受體和視覺蛋白不僅與感官功能有關,還在多種生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雖然目前對腎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嗅覺受體上,但已識別出一些特定受體,如OLFR78和OLFR558,與血壓調節有關,OLFR1393則與葡萄糖穩態相關。這些受體在非感官背景下的研究仍然不足,了解它們的角色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深入認識腎臟功能,並且由於許多是G蛋白偶聯受體,未來可能成為治療的新藥物靶點。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兒童哮喘與高血壓的關聯,特別是他們的動態血壓。研究對象包括26名哮喘兒童和20名健康兒童,年齡在5到18歲之間。結果顯示,哮喘兒童的24小時平均收縮壓標準差分數顯著高於對照組,且有較多孩子出現非下降型血壓和隱性高血壓。研究還發現,長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可能增加高血壓風險。總之,哮喘兒童似乎面臨更高的高血壓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透析的病人中,血紅素變異性與營養狀態的關係,病人使用促紅素刺激劑darbepoetin。研究期間為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共109位20歲以上的病人參與。主要發現包括:參與者平均年齡64歲,Hb水平為10.7 g/dL。較高的ESA抗性指數(ERI)和Hb變異係數(Hb-CV)與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脂肪組織指數(FTI)相關。結果顯示,FTI與ERI和Hb-CV呈負相關,顯示營養狀態對透析病人的ESA反應性及Hb變異性有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韓國40歲以上成人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OSA)與尿蛋白尿的關聯,尿蛋白尿是腎臟損傷的指標。研究分析了2019至2021年的健康調查數據,發現尿蛋白尿患者的STOP-BANG分數顯著較高,顯示OSA風險增加2.01倍。隨著尿蛋白尿的嚴重程度上升,風險也隨之增加。這顯示兩者之間存在雙向關係,強調在尿蛋白尿患者中篩檢OSA的重要性,以改善長期健康結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dapagliflozin對糖尿病腎病(DKD)的保護作用,特別是透過抑制與氧化壓力相關的鐵死亡。主要發現包括:dapagliflozin能改善DKD小鼠的腎臟損傷,並減少鐵死亡的指標;它還改善線粒體功能,抑制關鍵調控因子CaMKK2的表達,並促進β-羥基丁酸(BHB)的產生。這些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在DKD管理中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肌酸酐與胱蛋白酶 C (Cr/CysC) 比率對無尿腹膜透析 (PD) 患者的影響,納入224名患者,隨訪至2023年12月31日。結果顯示,Cr/CysC比率平均為1.85,較高的比率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 (HR = 0.330) 及技術失敗風險 (HR = 0.440) 顯著相關。即使考慮競爭風險,這些關聯依然明顯,因此Cr/CysC比率可作為無尿PD患者全因死亡和技術失敗的獨立預測因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Brunkhorst等人針對113名擁有SLC34A1和SLC34A3基因變異的患者進行研究,這些基因與罕見的磷浪費疾病有關。研究分析了患者的臨床表現、生化特徵及治療結果,發現這些基因變異與不同的表型相關,且治療上可能面臨挑戰。作者強調需進一步研究,以改善治療策略,並深入了解這些疾病對患者長期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