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1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Kitai等人的研究挑戰了傳統觀念,認為雌激素對腎臟有保護作用,特別是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他們在青春期前進行卵巢切除術後,發現雌激素或女性性激素的敏感化能保護腎臟,這引發了對雌激素在腎臟健康中角色的重新思考。這些結果顯示性激素與腎臟保護的關係比以往更複雜,對臨床實踐影響深遠,尤其在激素替代療法方面。然而,這些結論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其機制及適用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針對2型糖尿病(T2DM)和慢性腎病(CKD)患者,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回顧,分析了10項隨機對照試驗,涵蓋18,042名患者。結果顯示,使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能顯著降低重大不良腎事件的風險(相對風險RR 0.82),並在全因死亡率上有下降趨勢(風險比HR 0.84),特別是對3b期CKD患者。然而,心血管事件方面未見顯著差異,可能因統計能力不足。總體來看,GLP-1 RAs有助於改善腎臟健康及降低死亡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新生兒腹膜透析(PD)面臨的挑戰,因為目前缺乏專為新生兒設計的導管,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PD是首選治療。使用非標籤導管可能引發併發症,如網膜包裹和阻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導管,具多直徑側口和螺旋設計,並進行數值模擬以優化流體動力學,減少阻塞和包裹的風險。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新型螺旋導管在排水效率上優於傳統導管,特別適合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使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脂肪肝指數(FLI)、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MASLD)與腎結石風險的關聯,分析了2007至2018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數據,共有24,342名參與者。結果顯示,FLI較高者發展腎結石的風險是最低者的1.68倍,而有MASLD的人風險增加1.35倍。雖然FLI與腎結石風險之間未顯示顯著非線性關係,但研究強調FLI和MASLD可能是腎結石的重要風險因素,需進一步探討其機制並發展針對性預防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新的無種族腎小管過濾率(eGFR)方程式在預測韓國成人慢性腎病(CKD)併發症的表現。研究分析了1,727名參與者的數據,重點在貧血、高鉀血症、酸中毒、高磷血症和高甲狀旁腺素血症等五種併發症。結果顯示,四種不同的eGFR方程式與併發症之間的關聯一致,預測表現相似,且ROC分析曲線下面積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新的無種族eGFR方程式在預測韓國CKD患者併發症方面的有效性與現有方程式相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篇手稿在慢性腎臟病(CKD)和保留射出分數的心臟衰竭(HFpEF)研究上有重要進展,使用自然老化的豬作為大型動物模型。研究比較了年長(6-9歲)和年輕(3個月)豬隻的CKD-HFpEF情況,持續觀察14週。結果顯示,年長豬隻的影響更明顯,且老化與CKD-HFpEF影響多項指標,如胰島素水平和微血管密度。這個模型為未來研究老化對心腎及代謝疾病的影響提供了平台,可能促進新的治療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Notch信號傳遞在細胞通訊中扮演重要角色,影響細胞生長與分化。這項研究探討了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中Notch信號的作用,發現ADPKD患者及小鼠模型的Notch2水準顯著升高。當Notch2的細胞內區域在腎上皮細胞中表達時,會導致囊腫形成及腎衰竭。研究指出,Notch2透過增加Ehf的表達來促進腎上皮細胞增殖,並且針對Notch2的治療可能有助於控制ADPKD的囊腫生長。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Kcnj16基因編碼的Kir5.1在小鼠近端小管基底側膜中K+通道的角色。研究發現Kir4.2僅在近端小管中表現,而Kir5.1則在近端和遠端腎元都有。基因剔除小鼠中,Kir4.2表達顯著下降,Kir4.1則上升,且基底側膜中Kir4.2的染色減少。單通道記錄顯示,Kir5.1缺失會導致50-pS K+通道消失,並使膜電位變得不負,顯示K+導電性降低。總之,Kir5.1對K+通道的組裝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阻塞性腎病是嬰幼兒和兒童腎損傷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強調轉錄相關因子(TRFs)在腎病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找出在患有阻塞性腎病的兒童及單側輸尿管阻塞小鼠模型中失調的TRFs。分析發現140種人類TRFs中有28種上調,1種下調;小鼠中有160種TRFs,88種上調,1種下調。這些TRFs主要參與炎症和纖維化的信號通路。特別是三種未被探索的TRFs在患者和小鼠中顯著失調,為阻塞性腎病的分子機制提供新見解。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但許多人未接受他汀類藥物預防治療。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KDIGO指引前後CKD患者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趨勢。結果顯示,符合條件的患者中,他汀使用率從2001-2002年的18.6%增至2013-2014年的40.1%,之後趨於穩定。使用率較高的因素包括有保險、高血壓和糖尿病。研究也指出,雖然使用率上升,但仍需改善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情況,特別是在合併症患者中。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