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64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發現,胃食道逆流(GERD)會明顯增加罹患 IgA 腎病變(IgAN)的風險,這個關聯在排除其他影響因素後依然成立。不過,IgAN 並不會提高 GERD 的風險。簡單來說,GERD 可能是 IgAN 的一個因果危險因子,但反過來則沒有這樣的關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540位腎臟移植受贈者,發現約有28%在圍手術期出現高胰澱粉酶血症。主要風險因子包括術前血清磷、胰澱粉酶偏高,以及CNI濃度過高。研究也建立了預測模型,準確度不錯,有助醫師早期辨識和處理相關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孕婦體內維生素A(retinol)缺乏,和寶寶腎臟大小沒明顯關聯,但胡蘿蔔素(α-、β-carotene)濃度較高,寶寶腎臟會比較大。代表胡蘿蔔素可能對胎兒腎臟發育更重要,建議孕期要補充足夠胡蘿蔔素,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原因。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巴西南部一項針對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吃越多超加工食品,特別是動物性超加工食品,高磷血症的風險就越高。每多吃一分,風險分別增加25%、76%和24%。建議這類患者飲食要特別注意,盡量少吃超加工食品,尤其是動物性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腎衰竭的年長者常見虛弱和營養不良,無論有無洗腎。研究發現,虛弱會增加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特別是在洗腎患者。保守治療者若有營養不良,死亡風險也會提高。改善營養有助於改善虛弱和營養不良,未來還需更多研究找出有效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論文回顧腎臟科自2007年起推動的綠色措施,像是虛擬門診、提升洗腎效率和節能,成功減少超過1,000公噸碳排,省下約2,800萬台幣。最有效的做法包括線上預充、中央酸液供應、自動流量調整和個人化洗腎時程。雖然初期需投資,但長遠來看不只環保、省錢,也提升醫療品質,值得其他醫療單位參考。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全球約有8.5億人受腎臟病影響,氣候變遷不只讓腎臟病更嚴重,也影響治療取得,同時腎臟照護本身也會傷害環境。作者提出「PASIGE」架構,強調預防、永續做法、早期篩檢、技術創新、開發環保療法,以及提升病人照護和系統韌性,盼能兼顧病人健康與環境永續。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系統性回顧發現,基因檢測診斷ADPKD的敏感度變化大,且近二十年沒明顯進步,可能跟診斷標準放寬及基因型多樣化有關。超音波檢查準確度會隨年齡增加,但PKD2型比PKD1型低。研究也指出,基因檢測分類需標準化,且在基因型不明的家族,超音波準確性仍有疑慮。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和多組學資料,發現四個粒線體相關基因(NUDT2、BOLA1、COMT、HAGH)和高尿酸血症有關。NUDT2、COMT 蛋白有助降低風險,BOLA1、HAGH 蛋白則會提高風險。這些結果顯示,這些基因可能是影響高尿酸血症的重要關鍵。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在中國大型族群中,殘餘膽固醇(RC)越高,腎功能惡化的風險就越高,這種關係呈線性。四年追蹤下來,RC對腎功能的影響,部分是透過尿酸和白血球數量來發生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