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5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最新研究發現,膜性腎病的自體抗原種類很多,抗原檢測結果也不一定和臨床症狀完全對應。同一種病情可能牽涉不同抗原,單一抗原也可能和多種疾病有關,有時一個病人還會同時出現多種抗原。像紅斑性狼瘡相關抗原也會影響診斷和治療,所以臨床上解讀抗原檢測要特別小心。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液中的CTRP1蛋白會上升,但腎臟內反而減少。把CTRP1補充到小鼠腎臟後,能減少腎臟纖維化和發炎,也能抑制有害基因活化。未來提升腎臟CTRP1,有望成為治療CKD的新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先進MRI技術,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身體功能變差前,腿部肌肉就已出現纖維化、脂肪增加和代謝異常。這些變化可透過MRI早期偵測,未來有助醫師及早介入治療,提升病患照護品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SGLT 抑制劑(gliflozins)原本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現在發現也能降血壓、保護心臟和腎臟,特別適合有心衰竭或慢性腎臟病的人。它能調節腎臟鈉處理、荷爾蒙和血管,還有減重和降尿酸的好處。未來有望成為高血壓治療的新選擇,尤其適合多重慢性病患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重點摘要: 這是一則針對 DOI: 10.1159/000520586 這篇文章的更正通知。內容指出原本文章中的錯誤已經被發現並修正。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單細胞RNA定序分析ADPKD患者和健康者的腎臟,發現M2型巨噬細胞、T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在ADPKD腎臟都變多,彼此互動複雜。M2型巨噬細胞受M1型分泌的IL-10影響,會促進囊腫細胞生長;CD4+ T細胞則透過免疫檢查點路徑調節免疫抑制。纖維化則由活化的纖維母細胞主導。這些發現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腎臟本身會產生補體蛋白,這些蛋白在腎臟移植時對損傷和功能異常的影響,比其他器官移植更明顯。腎臟不同細胞都會產生補體,影響缺血、排斥等損傷,有時也有保護作用。最新研究也發現,細胞內補體(complosome)會調節腎臟和免疫細胞功能。這篇綜述整理了腎臟補體對移植損傷的影響,並討論現有補體相關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1990到2021年,全球因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貧血人數幾乎翻倍,雖然盛行率和致殘率略降,但女性和開發中國家影響更大,國際間差距還在擴大。第1型糖尿病合併CKD患者負擔更重。整體來說,CKD相關貧血問題持續惡化且分布不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回顧分析發現,中國血液透析患者的虛弱預測模型準確度高(AUC 0.819-0.998),虛弱發生率約32%。主要風險因子有年紀大、白蛋白低、營養差、女性、共病多和憂鬱。不過,現有模型偏倚風險高、缺乏外部驗證,建議未來要有更嚴謹、多中心的研究來提升臨床實用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三種胰島素阻抗指標(TyG-BMI、GHR、PHR)都和洗腎病人的腹主動脈鈣化有獨立關聯。其中,PHR(血小板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預測鈣化的效果最好,未來在評估這類病人的心血管風險時,PHR特別值得參考。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