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8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腹膜透析(PD)導管故障是一大挑戰。本研究評估了一種新改良的開放手術修復技術,與同時更換導管進行比較。對167名PD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改良技術(A組)手術時間較短、術後疼痛較低、啟動PD時間快、住院天數少,且導管故障復發率顯著低於更換導管的患者(B組)。兩組在併發症方面無顯著差異。結論是此改良技術安全有效,建議臨床應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遠端監測(RM)對自動腹膜透析(AP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液體過載和透析效率不足的併發症方面。研究涵蓋21家醫院,將患者分為RM-APD組和傳統APD組。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全因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但傳統APD組的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較高。RM-APD組則顯示出更好的生存率和較少的不良事件,顯示出其在臨床上的潛在優勢,可能促進這種療法的普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高血壓活體腎臟捐贈者的安全性,特別是他們在腎臟切除手術後的腎功能和蛋白尿情況。研究分析了642名高血壓捐贈者和4,848名正常血壓捐贈者的數據。結果顯示,高血壓捐贈者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低於正常血壓捐贈者,雖然他們降至臨界值以下的風險不顯著增加,但捐贈後出現蛋白尿的風險卻顯著上升。這強調了對高血壓捐贈者進行蛋白尿監測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體重10公斤以下的兒童,評估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KRT)治療急性腎損傷(AKI)或液體過載(FO)時的ICU死亡率。分析了210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ICU死亡率為46.5%,低於早期的57%。此外,72%的患者在90天內出現重大不良腎事件。研究指出,CKRT開始時較高的PELOD-2評分與死亡率及不良事件風險增加相關,而缺乏合併症則降低風險,強調對這群脆弱患者的密切追蹤必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全球腎臟服務越來越多地使用數位健康技術,特別是腎臟電子病人報告結果系統(ePRO)。這些系統讓腎病患者能即時以電子方式報告健康數據,改善與照護團隊的溝通。雖然ePRO系統在研究中表現良好,但在臨床應用上仍不確定。相較於傳統紙本方法,ePRO提高了效率和病人照護,但也可能加劇醫療不平等,增加工作人員負擔。為促進ePRO系統的發展,可透過國家腎臟登記系統、先進數據技術及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來推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尿調節素,也叫Tamm-Horsfall蛋白,是腎臟特有的糖蛋白,尿液中最豐富的蛋白質。它在健康與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以聚合纖維形式存在於尿液中,並在全身穩態中發揮功能。研究顯示尿調節素與免疫系統互動,並與急性腎損傷、慢性腎病等腎臟疾病有關。這些發現促使進一步探討其角色,並可能在未來臨床應用中發揮潛力,成為腎臟健康的重要指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DIAMOND 試驗評估了 patiromer 在心臟衰竭伴隨減少射血分數 (HFrEF) 及慢性腎病 (CKD) 患者中控制血清鉀的效果,特別是針對因 RAAS 抑制劑而有高鉀血症風險的患者。結果顯示,patiromer 在維持正常鉀水平的同時,能讓大多數患者達到 RAAS 抑制劑和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 (MRAs) 的目標劑量,且其耐受性良好。總體而言,patiromer 對於腎功能較低的 HFrEF 患者有顯著益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篇文章指出癌症患者中常被忽略的急性腎病(AKD),並與急性腎損傷(AKI)做比較。AKD的發展可能導致治療延遲、住院時間延長及死亡率上升。文章探討了癌症患者中AKD的流行率、風險因素及其對治療和長期健康的影響,包括慢性腎病的風險。作者強調早期檢測和介入的重要性,呼籲加強研究和提升醫療人員的認識,以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減輕AKD帶來的挑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鋅指和同源盒基因2(ZHX2)在腎細胞癌(RCC)中的角色。研究發現ZHX2在腎癌組織中顯著上升,與健康組織相比有明顯差異。實驗顯示,降低ZHX2會抑制腎癌細胞生長並促進凋亡,而過度表達ZHX2則會抵消相關的甲基轉移酶METTL3的效果。此外,IGF2BP1透過m6A修飾穩定ZHX2。總之,ZHX2在RCC進展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可能成為治療的新靶點。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心臟澱粉樣變性是一種因心臟組織中蛋白質積聚而引起的心肌病。我們報告了一位72歲男性的案例,他被診斷為遺傳性心臟澱粉樣變性,並接受了tafamidis治療,這種藥物能穩定TTR。值得注意的是,tafamidis與腹膜透析的結合治療對他的慢性腎病有助於維持心臟和腎臟功能。雖然已有研究顯示tafamidis能降低心血管問題的死亡率和住院率,但在重度腎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尚未深入探討,這個案例顯示了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