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83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在義大利摩德納,移民洗腎患者占18.2%,多來自非洲。他們開始洗腎年齡較小,常晚期才被轉介,且多用臨時血管通路。多數人在來義大利前不知道有腎病,僅三分之一有接受腎臟移植評估。雖然面臨這些困難,移民自評生活品質較好,焦慮憂鬱也較少,和本地患者在慢性病發生率上沒明顯差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在糖尿病成人中,血清sKlotho濃度較高和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較低有關,但這只在同時有高血壓的人身上才明顯。高血壓會影響sKlotho和CKD的關聯,兩者有加成和交互作用。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三者間的因果關係和機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日本一項針對超過四百萬成年人的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IgA腎病變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1.5倍。即使考慮其他影響因素或用更嚴格標準,這個關聯還是很明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年長洗腎患者中,iPTH濃度過低(<150 pg/mL)會增加心房顫動風險,和iPTH介於150到<300 pg/mL相比,風險更高;但iPTH過高(≥300 pg/mL)則沒有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換句話說,只有iPTH太低才會獨立提高心房顫動的發生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針對超過5萬名糖尿病患者進行基因分析,找出13個與腎功能下降有關的基因區域,其中5個是糖尿病特有。像HIPK3、TRIM5等基因在糖尿病腎病變中表現異常,顯示這些基因可能在糖尿病腎病變扮演重要角色,讓我們更了解其遺傳原因。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剛開始做血液透析的病人,如果血中游離型 IL-18 濃度較低,未來發生嚴重感染需要住院的風險會比較高。這個指標比總 IL-18 或 IL-18 結合蛋白更能預測感染風險。透析初期測游離型 IL-18,有助於早期找出高風險族群。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IgA腎病變患者在腎臟切片後30天內及早用類固醇,長期腎功能保護效果比延後治療好,未來10年腎功能惡化風險較低,eGFR下降也較慢。建議需要用類固醇的患者,越早治療越能保護腎臟。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膜性腎病變是成人常見的腎病症候群原因,約三分之一患者對標準免疫抑制治療無效,腎衰竭風險較高。這篇綜述整理了針對治療無效或反覆復發患者的替代療法,特別是B細胞和漿細胞相關治療,根據個案和系列研究,效果都不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團隊把原本用來預測手術後急性腎損傷的SPARK模型,擴充到能預測重大非心臟手術後長期腎臟不良結局。加入PO-AKI分期和惡性腫瘤病史後,模型準確度大幅提升,C-index最高達0.88。現在已有線上工具,方便醫師評估病人長期腎臟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發現,ARPKD兒童的尿液中有77種特定胜肽,可明確區分ARPKD和其他慢性腎臟病,準確度很高。這些胜肽多為膠原蛋白片段,反映腎臟結構受損,有些與鈣結合蛋白有關,可能揭示疾病機制。這項發現有助於ARPKD的精確診斷與機轉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