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5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美國大型研究發現,年長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RAs或DPP-4is作為第二線治療,約兩年追蹤下來,兩組在失智症發生率上沒明顯差異。不過,GLP-1RAs對75歲以下患者可能有降低失智風險的效果,但75歲以上則沒有。由於研究有些限制,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來確認結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新一代以incretin為基礎的藥物,不只改善肥胖和糖尿病,還有潛力幫助神經退化性疾病。因為incretin受體也存在於周邊神經系統,未來有機會應用在相關神經疾病治療,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對神經健康的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人員用生成式AI,結合真實世界數據,來模擬隨機對照試驗(RCT),預測治療效果在不同病人族群的表現。他們用LEAD-5試驗驗證,發現AI模擬的結果和原本RCT很接近,證明AI虛擬試驗能可靠估算治療效果,有助於把RCT結果應用到臨床和政策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GLP-1 類藥物(如 semaglutide)讓減重和糖尿病治療更有效,但也造成臉部脂肪流失,帶動醫美填充劑需求暴增。社群媒體上,填充劑被網紅大力推廣,甚至變成「必備品」,但商業利益常壓過科學證據。北美、歐洲規範較多,治療較重視病人。解決這些問題需加強法規、長期研究及病人教育。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肥胖率因生活型態、飲食和環境改變而上升,帶來更多健康問題,也讓 COVID-19 病情更嚴重。雖然遺傳對肥胖有很大影響(約 45–70%),但只有少數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已知有超過 250 個基因和肥胖有關,但每個基因影響都很小。這篇綜述強調,還需要更多研究基因和環境、飲食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因為光靠遺傳學無法解釋肥胖率快速上升的原因。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在印度、台灣和菲律賓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偏好SGLT2抑制劑,因為血糖控制較好、能降低心衰竭住院率,還有腎臟保護效果。用藥偏好會受國家、現用藥物及是否用過TZD影響。了解患者偏好,有助醫師規劃更合適的治療方案,提升療效並減少心血管和腎臟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名4歲女童罹患嚴重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經多重藥物治療(含semaglutide)後,血糖和BMI都明顯改善。這案例顯示,結合新型藥物的多重治療,對年幼兒童的糖尿病和肥胖管理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SYNERGY-NASH 臨床試驗顯示,tirzepatide 可顯著改善第2或第3期纖維化的 MASH 病患,緩解率高達73%,且不會讓纖維化惡化,效果明顯優於安慰劑。這項療效在不同族群都很一致,但部分子族群樣本較少,統計上未達顯著。結果支持未來針對不同族群進行更大規模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Survodutide 是一種同時作用於 GLP-1 和 glucagon 受體的減重新藥。根據三項臨床試驗統合分析,糖尿病或肥胖患者每週打 2.4–3.6 mg,平均可減重 9–10 公斤,血糖也有明顯改善。不過,腸胃道副作用會隨劑量增加而變多,停藥率也較高,但嚴重副作用沒有增加。建議臨床劑量為每週 2.4–4.8 mg。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回溯性研究發現,1,131 位肥胖患者用 semaglutide 搭配個人化遠距醫療,52 週平均減重 19.5%,近半數減重超過 20%。結果顯示,這種系統化虛擬照護能大幅提升 GLP-1 治療的減重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