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5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糖尿病腎病變(DKD)仍是末期腎臟病的主因,雖然已有多種新藥,但目前還沒有單一療法能完全阻止其惡化。傳統中醫在延緩DKD進展和提升生活品質方面有潛力,且有臨床證據支持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本文也整理了中醫對DKD的看法及最新研究進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胃繞道手術超過10年後,體重回升較多的人,餐後血糖和GIP較高,GLP-1和glucagon反應較低,但這些荷爾蒙變化和第二型糖尿病復發無明顯關聯。至於荷爾蒙變化是原因還是結果,目前還不確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名39歲糖尿病男性,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semaglutide五週後,出現小腸假性阻塞和迴腸炎。排除其他原因後,確認和藥物有關。停藥並保守治療後,症狀改善。提醒醫師,GLP-1RA用藥者若有持續腹痛,需特別注意並密切追蹤。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份分析整理了2005到2024年間2,676篇文獻,發現胰島素阻抗與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持續成長,美國在這領域最具影響力。研究重點多在代謝失調、分子病理和神經免疫。近期熱門議題有NLRP3發炎體、腸腦軸、葡萄糖運輸異常及GLP-1類藥物再利用。這也凸顯針對神經發炎和代謝治療的重要性,為未來研究指引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台灣大型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合併COPD的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住院和死亡率都比DPP-4抑制劑低,尤其在身體較不虛弱者效果更明顯。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效果差不多。整體來說,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比DPP-4抑制劑更適合這類患者,且患者虛弱程度會影響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口服型 semaglutide(Rybelsus®)的吸收效率和它的三維結構有關,脂質鏈會包覆在胜肽核心,讓分子大小剛好適合胃部吸收。這說明藥物的特定構型很重要,分子模擬也有助於改良藥物動力學模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比較linagliptin和vildagliptin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腎功能影響。結果顯示,兩種藥物的降血糖效果差不多,但linagliptin在維持腎功能方面稍微好一點,不過差異沒達到顯著。兩種藥物都算安全耐受。未來還需要更大規模、追蹤更久的研究來確認這些發現。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對於加拿大第三級肥胖的成年人來說,RYGB手術和健康行為介入比不治療更具成本效益,且能有效預防心臟代謝併發症。RYGB健康效益最大,但適用人數有限。新一代減重藥物目前價格太高,不划算,若降價才有機會具成本效益。袖狀胃切除和semaglutide效果較差,花費也較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Tirzepatide 是一種新型減重藥,對有肥胖問題的大人(不管有沒有糖尿病)都有效,平均可減重約11.6公斤,還能改善血糖和膽固醇等指標,且沒有增加嚴重副作用。不過,長期安全性和治療時間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健康女性運動後補充膠原蛋白胜肽,雖然飢餓感沒變,但下一餐平均少吃約10%熱量(約41大卡)。這可能和膠原蛋白影響食慾相關荷爾蒙(如GLP-1、胰島素上升,ghrelin、leptin下降)有關。簡單來說,運動後吃膠原蛋白有助於減少進食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