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5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調查了膜性腎病(MN)和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兒童的B細胞特徵,這兩種疾病都與B細胞有關,且使用rituximab治療。研究分析了15名未接受rituximab治療的MN兒童,並與15名INS兒童及15名年齡相符的非免疫介導腎病對照組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MN和INS患者的CD19+ B細胞及其他B細胞亞群水準高於對照組,但INS患者的記憶B細胞及漿母細胞水準顯著高於MN患者。這顯示MN和INS在B細胞失調上存在明顯差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醫療提供者的就診頻率與慢性腎病(CKD)及高血壓兒童的血壓控制之間的關係。分析689名來自CKiD隊列的參與者數據後發現,年度就診3到5次能顯著改善血壓控制,且不受社會人口因素和CKD嚴重程度影響。相對而言,少於3次或超過5次的就診未顯示一致改善。這顯示適當的就診頻率對CKD青少年的血壓管理至關重要,並指出未來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血管炎(AAV)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小血管,特別是腎臟。本研究探討了ANCA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如何引發內皮細胞的鐵死亡,這是一種由氧化壓力驅動的細胞死亡形式。 研究發現,使用鐵死亡抑制劑能有效防止內皮細胞死亡,而脂質過氧化在AAV小鼠腎臟中增加,顯示鐵死亡參與疾病過程。雖然局部抑制鐵死亡有保護效果,但全身使用抑制劑卻可能激活有害的免疫反應,因此不建議在臨床試驗中進行全身性抑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腎功能會下降,透過估計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來衡量。研究分析了來自歐洲超過150萬名健康成人的數據,提供年齡和性別特定的eGFR參考值。結果顯示,20歲的男性eGFR為78、99和119 ml/min每1.73 m²,女性則為81、101和121 ml/min每1.73 m²;而80歲時,男性降至49、66和84 ml/min,女性降至46、63和81 ml/min。這強調了eGFR隨年齡變化的重要性,對評估腎功能有參考價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32個國家的2100多名兒童和青少年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的表現,發現篩檢和基因檢測的實踐存在顯著差異。主要發現包括:無症狀家庭篩檢的確診率差異大(19%-75%),基因檢測與醫療支出正相關,產前診斷比例逐年上升(14%),且對於無症狀診斷的諮詢需求強烈。文化和法律因素影響篩檢方式,顯示需針對ADPKD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可移植器官的發展對解決全球器官短缺問題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討使用胚胎腎組織(後腎)的方法,這種組織能成熟並部分支持器官功能。研究人員將胚胎膀胱與宿主的輸尿管融合,整合多個後腎。實驗中,無腎老鼠移植20個後腎後存活超過一個月,並生成約50,000個腎小管。結果顯示,移植的後腎成熟度與成人腎臟相似,術後護理有助於恢復生理功能,顯示胚胎腎組織作為可移植器官的潛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SGLT2 抑制劑在慢性腎臟病(CKD)管理上有顯著好處,能減緩病情進展並降低心血管死亡率。這些藥物還能降低血清尿酸,可能透過增加尿液排泄和減少尿酸生成來達成。雖然 EMPA-Kidney 試驗顯示 SGLT2 抑制劑能降低尿酸,但對痛風影響和腎臟結果的保護效果不明顯。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這些藥物可能有助於減少糖尿病或心衰竭患者的急性痛風發作及尿酸腎結石。因此,進一步研究 SGLT2 抑制劑對高尿酸血症 CKD 患者的潛在好處是必要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了高血壓患者中血漿醛固酮濃度(PAC)與單純腎囊腫(SRC)的關聯,分析了30,135名就診者的資料。結果顯示,PAC每增加5-ng/dL,SRC的風險就增加(OR: 1.20)。PAC較高的四分位數風險逐漸上升,Q3和Q4組的比值比為1.41。限制性立方樣條分析確認了PAC與SRC之間的線性關係。研究建議調節PAC水平可能有助於減少SRC的形成,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立因果關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孤兒藥物接取協議」(ODAP)是在荷蘭為第一型高草酸尿症(PH1)患者提供創新藥物lumasiran的受控接取。試點研究顯示,76%的21名病人符合治療資格,十名已接受臨床試驗。每半年由專家委員會評估治療效果,所有接受超過一年治療的病人均顯著改善。拒絕治療的主要原因是對吡哆醇反應不佳,但大多數拒絕者仍有良好臨床結果。此協議每年節省約320萬歐元,並為未來孤兒疾病的療法接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回顧性研究探討了剖腹手術後開始腹膜透析(PD)或術前已進行PD的腎衰竭兒童的結果。研究納入21名18歲以下的患者,發現剖腹手術後PD的成功率受腸切除手術影響顯著,接受腸切除的患者中有5人失敗,而未接受的則全數成功。其他手術如造口術和肝切除未影響PD成功。所有死亡病例均因敗血性休克,術後感染是主要因素。結論指出,雖然剖腹手術後PD可行,但腸切除手術會增加失敗風險,感染控制對存活率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