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5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比較三款大型語言模型與資淺、資深醫師在回答自體免疫疾病臨床問題的表現。結果發現,特別是Claude 3.5 Sonnet,在正確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都勝過醫師,顯示AI有潛力協助臨床照護。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4.0在回答小兒外科問題時表現比住院醫師和3.5版更好,尤其在定義題上最明顯。住院醫師看過AI表現後,對AI態度變得更正向。研究建議把AI教育納入醫學訓練,有助未來醫師善用AI工具。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發現,先把每份臨床紀錄各自摘要,再合併生成出院摘要(先摘要再提示),比直接合併所有紀錄來得更完整、正確,內容也不會變冗長。這種方法有望協助自動化出院摘要撰寫,減輕醫師工作壓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 4.0對經驗較少的放射師特別有幫助,能協助學習和減輕壓力,但對資深放射師來說,進階問題的回答還不夠清楚和精確。整體而言,ChatGPT適合用於放射師教育和臨床輔助,但還需要再優化才能完全滿足專家需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自20世紀末以來,個人電腦徹底改變了雙語研究,讓研究方法更動態、實驗性。Harris 1992年的著作是重要轉捩點,帶動了雙語表徵與處理的討論。之後,像跨語言影響、認知控制等主題成為主流,其他議題也隨科技發展而演變。隨著電腦建模和大腦研究進步,雙語認知研究在AI時代依然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比較GPT-4和中國腫瘤科醫師回答癌症病患問題的表現。結果顯示,GPT-4在病患衛教的答案較完整,正確性和安全性也不輸醫師,但在醫療決策上正確率較低,偶爾還會出現危險錯誤。醫師和病患對同理心的感受也不同。總結來說,GPT-4適合用於衛教,但在醫療決策上仍需醫師把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深度學習架構,結合先進語言模型(如RoBERTa、DeBERTa、XLNet)和創新集成方法,搭配Gompertz函數,有效偵測長新冠相關假訊息。實驗結果顯示,XLNet和集成模型準確率高達93.52%,整體表現優於傳統方法。這證明結合預訓練語言模型和新集成技術,能大幅提升假新聞偵測效果,對公共衛生政策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聊天機器人雖然能提供基本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教育,但回應較制式,無法深入探討或安全處理危機。相較之下,治療師會引導來談者多說明,介入方式也更細緻。結論是,目前聊天機器人還不能取代專業心理健康照護,尤其遇到危機時更要小心使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比較了52種大型語言模型在自駕車道德決策上的表現,發現參數超過100億、尤其是專有模型,判斷較接近人類。不過,模型新舊不一定影響道德判斷,且有些模型會過度偏向特定倫理原則。實際應用時,還是要在判斷品質、運算資源和文化差異間取得平衡。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Prostate Cancer Info」AI聊天機器人回答前列腺癌篩檢問題時,大多內容正確且符合台灣常用語,74%答案完整,閱讀難度也不高。不過,有些重要資訊還是會漏掉。這類AI可以當作補充參考,但不能取代醫師專業建議,遇到健康問題還是要找醫生討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