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7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上轉換奈米粒子,外層包覆聚合物並結合糖尿病藥物liraglutide,可專一標靶胰臟β細胞。這些奈米粒子在近紅外光下會發出紅色螢光,能用於非侵入式影像檢查,且具生物相容性,可提升胰島素分泌,累積於胰臟效果佳,有望應用於糖尿病診斷與標靶影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脂毒性是指脂肪堆積在非脂肪組織,會造成腎臟損傷,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和肥胖等問題。雖然現有藥物如RAS抑制劑、SGLT2抑制劑等對腎臟有保護作用,但它們如何減少脂毒性還不清楚。降血脂藥物可能有幫助,但相關機制和療效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系統性回顧發現,除了降血糖外,部分非胰島素口服藥對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保護效果有限。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對腎臟有幫助,但只有SGLT-2抑制劑能明顯降低腎損傷。DPP-4抑制劑可能對神經有保護,semaglutide則可能增加眼部風險。未來還需更多研究確認各藥物的角色。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全球肥胖人口增加,讓心臟和腎臟疾病風險更高。GLP-1受體促效劑和SGLT2抑制劑原本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但研究發現,即使沒糖尿病,這兩種藥也能降低心血管和腎臟疾病風險。SGLT2抑制劑對射血分率保留型心衰竭特別有效,GLP-1受體促效劑也有潛力。現在指引建議更多高風險族群使用,改變了心臟代謝疾病的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胰臟α細胞釋放的升糖素,會透過GLP1R受體影響附近β細胞,讓它們在低血糖時對升糖素更敏感,血糖回升時能更快分泌胰島素。這種局部調控對正常胰島素分泌很重要,但在代謝壓力下會變弱。這研究說明了α細胞如何精細調節β細胞的功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GLP-1 受體促效劑像 dulaglutide 不只幫助減重,還能直接改善肝臟健康,減少脂肪堆積、發炎和氧化壓力,這些效果跟體重減輕無關。不過,減重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是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美國大型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合併肥胖的患者,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如semaglutide、tirzepatide)7年內,失智、中風和死亡風險都比用其他糖尿病藥低,尤其對年長者、女性及BMI 30–40者效果更明顯。不過,對帕金森氏症和腦出血沒差異,還需更多研究確認神經保護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文章整理了新型口服抗肥胖藥的最新進展,像是口服GLP-1受體促效劑、小分子藥物等,目前都還在臨床試驗,還沒拿到FDA核准。有些藥物已經能讓體重減輕超過10%,而且安全性不錯。未來這些口服藥有機會取代或輔助注射劑,讓治療更方便、提升病人服藥意願。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長期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首次人體試驗顯示,單次口服HDM1002(10–600毫克)在健康成人中安全且耐受性不錯,常見副作用有輕微噁心、腹瀉、嘔吐和食慾減退,且與劑量有關。藥物吸收不受食物影響,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適合進一步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做臨床試驗。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是首例報告一名41歲女性同時有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CGGM)和胰島素瘤。CGGM是因SGLT-1缺乏導致的罕見遺傳病。長期葡萄糖吸收異常和高脂低碳飲食,可能增加胰島素瘤風險,顯示葡萄糖吸收障礙和胰臟腫瘤可能有新關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