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一項針對糖尿病患者做下肢繞道手術的回顧性研究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如Ozempic)使用率逐年上升,且用藥者兩年存活率較高、重大心血管事件較少,但對下肢重大事件沒明顯影響。用藥者年紀較輕、BMI較高,顯示GLP1-RA可能有助術後預後,但還需更多研究釐清原因。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在南韓和泰國進行的臨床試驗發現,亞洲肥胖成人每週注射semaglutide 2.4 mg,平均體重減輕16%,明顯優於安慰劑組的3.1%。達到5%、10%、15%減重目標的人也更多,腰圍減少效果更好。副作用多為腸胃不適,整體耐受度不錯。建議將semaglutide納入亞洲肥胖治療指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真實世界研究發現,finerenone治療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發炎指標,顯示腎功能改善、發炎減少。對蛋白尿嚴重者效果更明顯。雖然初期腎功能和血鉀會有變化,但後續會穩定。搭配現有標準治療使用,效果佳且安全性可接受,特別適合蛋白尿高的患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對已用胰島素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額外加tirzepatide(一種GIP/GLP-1雙重促效劑),在一年內比加GLP-1促效劑(如semaglutide、dulaglutide)更能減少胰島素用量、體重,A1C降得也更好,副作用類似,主要是食慾下降、噁心、嘔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沙烏地阿拉伯Tabuk的研究發現,只有約兩成民眾用過GLP-1 agonists,主要是為了減重。超過一半的人因價格高或買不到而停用。女性、BMI較高、或有控制飲食運動的人用得比較多,跟年齡、吸菸、抗憂鬱劑沒什麼關聯。價格和取得困難還是最大障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基因改造的益生菌 *Lactococcus lactis* P11P9 能分泌 P9 蛋白,有效減少高脂飲食小鼠的肥胖。它能提升 GLP-1 荷爾蒙、降低體重和食慾,還能縮小脂肪細胞並促進燃脂基因表現,未來有望成為治療肥胖的新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回顧比較tirzepatide和GLP-1促效劑在過重或肥胖成人的安全性。結果顯示,liraglutide 3.0 mg不良事件最多,tirzepatide高劑量較易有嚴重低血糖和注射部位反應,但腫瘤和呼吸道感染風險較低。GLP-1促效劑較常引起腹痛或消化不良。非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風險較高,建議治療選擇要個人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名55歲非裔美國女性腎臟移植後,因GLP-1受體促效劑加量,手臂出現大範圍血栓,停藥後血栓消失。這提醒大家,GLP-1受體促效劑雖然常用且有益,但仍可能引發嚴重血栓,醫師和病患都要多加留意這類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第三型C糖尿病(T3cDM)是因胰臟疾病,像是慢性胰臟炎引起的糖尿病,和第一型、第二型有些相似但其實是獨立疾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肝臟胰島素阻抗造成。診斷可用胰臟多肽檢測來區分。治療輕微時以生活調整、酵素補充和metformin為主,嚴重則需用胰島素。未來可能會有腸道菌叢或胰臟多肽新療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針對亞洲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GLP-1 RA藥物的人,做胃鏡時胃內殘留食物的機率明顯較高(約12%對3-4%)。即使排除其他影響因素,這個風險還是存在。雖然需要重做胃鏡的比例較高,但沒有人發生吸入性肺炎。建議這類患者檢查前可考慮流質飲食等預防措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