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98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的 miR-3147 在血液和腎臟細胞外囊泡裡明顯比單純糖尿病患者高,濃度越高腎功能越差。miR-3147 在高血糖下會促進腎臟細胞增生和凋亡,PRKAR2B 是它的標靶基因。miR-3147 有潛力成為糖尿病腎病的生物標記,也可能加速病情惡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最新研究發現,大約五分之一的成年血液透析患者有自殺風險,遠高於一般人。這個風險在不同年齡、性別或有無糖尿病間差異不大,但低收入國家的患者風險是高收入國家的兩倍以上,顯示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且和多種因素有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針對中國1,044位新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年紀大(超過60歲)、肌肉內脂肪高(IATI高)、血清白蛋白低,都會增加死亡風險。IATI在女性、沒冠心病或發炎低的人中,仍是重要風險因子。年齡和IATI會互相影響死亡率,而白蛋白高則有保護作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開發出一套全新腎臟切片電子顯微鏡樣本製備流程,把處理時間從120小時大幅縮短到19.5小時,影像品質也沒變差。新方法用更強的固定劑、低黏度樹脂和未鍍膜銅網,經55個樣本測試,關鍵結構保存效果和傳統法一樣好。這流程能大幅提升腎臟疾病診斷和臨床決策的效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英國生物資料庫研究發現,遺傳上容易高血壓的人,未來比較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CKD);但高LDL膽固醇的遺傳傾向,並不會明顯增加CKD風險。即使同時有高血壓和高LDL膽固醇的遺傳風險,CKD風險也不會比只有高血壓遺傳風險更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小兒腎病症候群在幼童很常見,會造成蛋白尿和水腫。大多數對類固醇有效,但容易復發,長期用藥也有副作用。韓國因缺乏統一指引,治療方式不一。為提升照護品質,韓國小兒腎臟醫學會制定了全國性指引,針對18歲以下類固醇敏感型腎病症候群,提供診斷和治療建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腎臟纖維化時,巨噬細胞裡的ALKBH5會增加,促使巨噬細胞偏向M2a型並加重纖維化。刪除ALKBH5能減少腎臟纖維化和巨噬細胞浸潤,而其作用主要透過下游的Retnla蛋白。抑制ALKBH5有望成為慢性腎臟病的新治療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遺傳性腎臟疾病(GKDs)難以診斷和治療,尤其是跟纖毛病有關的類型,是早期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近年基因技術進步,讓疾病模型和照護方式更精準,有助於提升診斷和治療效果。這篇綜述主要介紹基因學新知如何幫助我們更了解並改善腎臟纖毛病的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常造成腎臟損傷,像是早期過度過濾、白蛋白尿和腎功能惡化。評估腎功能有困難,遺傳因素如APOL1變異會增加風險。治療包括hydroxyurea、輸血和幹細胞移植,但效果還需更多研究。新藥和腎臟保護療法有潛力,腎臟移植也值得考慮。及早發現和個人化照護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生活參與度對未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CKD患者很重要,但臨床試驗很少統一評估。國際專家認為,核心指標要對患者有意義、適用各分期、簡單易用且科學嚴謹。若能一致評估,將有助提升CKD病患照護與研究品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