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98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發現,對於70歲以上的type 1心腎症候群患者,超濾治療比利尿劑效果更好,不僅能更快減輕體重、改善呼吸困難、縮短住院天數,出院後半年內回診次數也較少,且安全性相當。超濾有機會成為年長患者更理想的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韓國大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收縮壓(SBP)長時間維持在110–130 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腎衰竭風險都較低。SBP落在目標範圍的時間越少,這些風險就越高,尤其沒吃降壓藥的人更明顯。建議CKD患者要穩定控制SBP在建議範圍內,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單中心研究針對17位對rituximab無效的PLA2R相關膜性腎病變患者,改用obinutuzumab治療。追蹤約一年後,有94%病患達到完全或部分緩解,且多數在4到6個月內見效。obinutuzumab有機會成為rituximab無效患者的新選擇,但還需要更多大型研究來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ResNet18深度學習模型,訓練超過4,000張腎臟切片EM影像,能自動判斷電子緻密沉積物的位置,AUC高達0.928–0.987,表現比資深醫師還好。團隊也開發網頁工具,讓臨床醫師能快速上傳影像並獲得自動判讀結果,提升效率與一致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多中心研究分析141例TRPC6相關足細胞病變,發現多數患者會出現蛋白尿或腎病症候群,約一半30多歲就腎衰竭。散發性個案惡化較快,特定基因變異(如p.R175W、p.R895C)更易早發腎衰竭。這些結果有助於未來個人化治療發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發現,晚期慢性腎臟病兒童從傳統血液透析改用線上血液透析過濾(OL-HDF)一年後,骨骼健康指標明顯改善,顯示OL-HDF有助於骨骼代謝,但對身高成長則沒顯著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青少年如果動態血壓變異性較高,特別是舒張壓和心跳速率,會增加左心室肥厚和早期心臟功能異常的風險,比只看平均血壓更準。建議同時評估血壓變異性和平均血壓,有助於及早發現心臟損傷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CKD盛行率會因eGFR公式、檢測標記和研究族群不同而變化。新版CKD-EPI公式讓美國黑人CKD盛行率上升,非黑人下降;但在印度和部分非洲族群可能低估CKD,EKFC公式能改善這問題。用EKFC或cystatin C公式,估算CKD盛行率通常比creatinine公式高。選擇不同公式和標記,會大幅影響CKD盛行率的結果,對各族群影響也很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目前針對腎衰竭患者CKD-MBD治療的臨床試驗,多半只看實驗室數據,較少關注像死亡率或心臟病這些重要臨床結果。雖然近期有LANDMARK、PHOSPHATE等試驗開始補足,但仍需更多大型、實用的臨床研究,特別是針對PTH目標,來確認積極治療是否真能改善病人預後。未來應優先考慮真實世界、具臨床意義的結果及可行的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系統性回顧分析138篇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常出現高血鉀,不管有沒有用RAAS抑制劑都一樣。高血鉀會讓健康變差、住院率上升,也讓醫師不敢用足夠的RAAS抑制劑,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的病人,影響健康和醫療支出。建議未來要加強高血鉀和藥物管理的研究與實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