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60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歐洲大型研究發現,近半數高血壓兒童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且和肥胖、尿酸過高有明顯關聯。12.5歲以上、有肥胖或尿酸高於4.8 mg/dL的孩子,罹患原發性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次發性高血壓則多與腎臟或血管疾病有關,顯示肥胖和代謝問題在兒童高血壓中越來越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病例報告指出,10歲男童因反覆發燒型泌尿道感染和慢性腎臟病,接受七次糞便微生物移植(FMT)後,腸道菌叢明顯改善,有害菌減少、有益菌增加,臨床效果很好。這顯示FMT有機會成為治療兒童反覆fUTIs的新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74位中國和歐洲Alport症候群女性的懷孕結果。結果顯示,懷孕期間蛋白尿增加、腎功能下降,尤其是本來腎功能較差或有嚴重基因變異者。42%女性產後腎臟疾病分期惡化,雖無胎兒畸形,但懷孕併發症常見。研究提醒Alport女性懷孕恐加速腎病惡化,需密切追蹤。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戰爭或災難中被迫遷移時,風險特別高。提前準備、加強醫療協調、教育和支援,有助於確保病人獲得照護、心理支持,並克服在新環境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要合作解決倫理和醫護人員過勞問題。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中國1,044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太高(超過總熱量的72.1%),不論是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風險都會增加,尤其是總熱量攝取又偏低時,死亡風險更高。這表示洗腎患者如果碳水吃太多、熱量又不夠,存活率會變差。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發現,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即使還沒到需要洗腎的程度,罹癌風險就比腎功能正常的人高。腎功能越差、年紀越大,風險也會跟著增加。雖然目前還沒找到CKD和特定癌症有明顯關聯,但建議未來癌症篩檢可以針對CKD患者做個別化調整。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有急性腎損傷(AKI)的病人如果合併高血鈉,發生重大腎臟不良事件(如死亡、洗腎或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會比正常血鈉高出約五倍,無論短期或長期都一樣。血鈉越高或高血鈉持續越久,風險也會越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對於70歲以上的type 1心腎症候群患者,超濾治療比利尿劑效果更好,不僅能更快減輕體重、改善呼吸困難、縮短住院天數,出院後半年內回診次數也較少,且安全性相當。超濾有機會成為年長患者更理想的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韓國大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收縮壓(SBP)長時間維持在110–130 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腎衰竭風險都較低。SBP落在目標範圍的時間越少,這些風險就越高,尤其沒吃降壓藥的人更明顯。建議CKD患者要穩定控制SBP在建議範圍內,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單中心研究針對17位對rituximab無效的PLA2R相關膜性腎病變患者,改用obinutuzumab治療。追蹤約一年後,有94%病患達到完全或部分緩解,且多數在4到6個月內見效。obinutuzumab有機會成為rituximab無效患者的新選擇,但還需要更多大型研究來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