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對於正在做腹膜透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如果發生急性冠心症合併肺水腫,通常可以繼續用腹膜透析來控制體液和氧氣狀況,只要根據個別情況調整治療。在研究中,73%患者只靠腹膜透析就穩定下來,只有27%需要暫時改用血液透析。重點是要謹慎挑選病人並密切觀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換成血液透析。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在中國的研究比較了自動腹膜透析(APD)與臨時血液透析(HD)對於需要緊急透析的末期腎病(ESRD)患者的效果。116名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APD或HD,結果顯示APD組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HD組(25.9%對比56.9%),且APD的住院醫療費用也較低(27,008.39元對比42,597.54元)。雖然兩組在導管存活率和患者存活率上無顯著差異,但APD在併發症和費用上表現更佳,這對臨床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不同透析方式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涵蓋968名來自芬蘭的患者,隨訪時間從2004到2017年。結果顯示,中心血液透析(IC-HD)和持續性自主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MACE發生率相似,且高於自動腹膜透析(APD)和居家血液透析。調整後,居家透析與IC-HD的MACE風險無顯著差異。特別是女性患者使用腹膜透析的MACE風險較低,但男性則相反。整體而言,20%的患者在隨訪期間經歷MACE,顯示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尤其是性別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在心腎單位(CRU)接受治療的心腎綜合症(CRS)患者進行了一年的臨床結果調查,分析了54名於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轉診的患者。主要發現包括:83%的患者完成6個月隨訪,平均年齡70歲,65%為男性,近半數因缺血性心臟病導致心臟衰竭。治療後,心臟衰竭的管理顯著改善,住院率減少超過50%。研究顯示CRU在管理CRS患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於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及住院率。 PubMed DOI

最近腹膜透析(PD)的適應症有了新變化,許多過去被視為禁忌的情況,如無尿、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心血管問題及高齡,現在都被重新評估。研究顯示,對於有合併症的患者,建立安全的導管通路是可行的,且導管感染和腹膜炎的風險因素也更為複雜。這篇回顧強調PD作為腎臟替代療法的重要性,呼籲減少傳統限制,並推動跨學科合作,支持「Mission PD-possible」倡議,整合資源以推廣PD的使用。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對發病率、死亡率及醫療成本影響深遠,尤其是與心血管疾病(CVD)相關。一位79歲男性,病史包括哮喘、高血壓及心臟病,因心臟驟停後出現呼吸困難及水腫就醫。檢查發現他有嚴重腎功能障礙,進展至4期CKD。經治療後,症狀改善,腎功能略有恢復。這案例強調了對CKD患者進行個別化治療的重要性,以及持續監測和患者教育的必要性。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是末期腎病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但導管功能不良可能影響其效果。傳統手術方法包括透視引導和腹腔鏡手術。這篇報告介紹了一種新穎的微創手術技術,於2021年11月至202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對8名患者進行。該技術透過原有切口重新定位PD導管,結果顯示無顯著併發症,導管重新定位成功率達100%,臨床成功率為75%。這種方法安全、簡單且具成本效益,特別適合資源有限的環境。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探討了剖腹手術後開始腹膜透析(PD)或術前已進行PD的腎衰竭兒童的結果。研究納入21名18歲以下的患者,發現剖腹手術後PD的成功率受腸切除手術影響顯著,接受腸切除的患者中有5人失敗,而未接受的則全數成功。其他手術如造口術和肝切除未影響PD成功。所有死亡病例均因敗血性休克,術後感染是主要因素。結論指出,雖然剖腹手術後PD可行,但腸切除手術會增加失敗風險,感染控制對存活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腹膜透析(PD)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重點在於代謝與液體管理、結果及死亡風險因素。研究涵蓋487名在2004至2024年間接受PD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4歲。結果顯示,透析後血尿素氮和肌酸酐穩定,液體去除中位數為2,320毫升。34.9%的患者恢復腎功能,但55.8%死亡。死亡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肝腎綜合症等。研究認為,PD能有效管理AKI患者的需求,且特定因素影響生存率。 PubMed DOI

中國腹膜透析患者中,基線LVEF和LVEDD的總和(LVEF+LVEDD)若低於103或高於107,都會提高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最安全的範圍是103–107,超出這個區間死亡風險會增加。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這篇回顧性研究針對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發現,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病人,在90天內發生洗腎依賴和進展到末期腎臟病(ESRD)的風險,比起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明顯低很多。CRRT 可能能更有效幫助重症患者的腎臟恢復。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