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探討荷蘭成人透析病患的飲食遵從性,分析248名參與者的營養攝取與疾病指導方針的符合度。結果顯示,45%的人能量攝取不足,50%蛋白質攝取不足,雖然67%控制能量在建議範圍內,但61%仍超重。87%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只有15%達到纖維攝取建議。整體飲食品質偏低,平均得分僅74分。研究未發現飲食中鉀的攝取量與血清鉀水平有顯著關聯,顯示病患在遵循飲食指導上有困難。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在原發性膜性腎病(MN)中,約80%的患者會對磷脂酶A2受體1(PLA2R1)產生抗體,這對預測疾病結果很重要。本研究針對52名新診斷的PLA2R1-MN患者進行,發現所有患者都有顯著的蛋白尿和良好的腎功能。結果顯示,抗-CysR抗體在所有患者中均有發現,且多區域識別的患者緩解率顯著低於單區域識別者(44.44%對82.61%)。這些結果顯示,監測PLA2R1的抗體擴散可作為評估疾病嚴重性和預測腎臟結果的有效方法,建議在診斷早期進行評估以指導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因能有效治療急性腎損傷(AKI)而受到重視,因其能吸附炎症介質如β2-微球蛋白和IL-6。PMMA膜具備機械穩定性和化學惰性,減少血液過濾的不良反應。在敗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中,PMMA膜顯示出良好潛力,能調節免疫反應並緩解「細胞激素風暴」。雖然其好處明顯,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療效並建立標準化治療方案,促進其在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應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糖尿病腎病(DKD)是全球慢性腎病的主要原因,管理重點在於控制血糖、血壓及減少蛋白尿。傳統治療如RAASi和新型SGLT2抑制劑已改善預後,但仍有風險。本文探討新型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的作用機制、臨床試驗證據及其優勢,並分析finerenone與SGLT2抑制劑聯合使用的潛在好處。finerenone在DKD治療上代表重大進展,對腎臟和心臟有顯著保護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比較了先天性腎病綜合症(CNS)和嬰兒腎病綜合症(嬰兒NS)在臨床結果和遺傳背景上的差異。研究分析了74名患者,發現遺傳性CNS患者的腎衰竭中位年齡為13.2個月,而嬰兒NS為19.0個月,雖然差異不顯著。CNS患者的腎衰竭發生時間普遍早於嬰兒NS,特別是擁有其他致病變異的患者。研究結論指出,發病年齡影響腎臟預後,嬰兒NS患者的基因型可能較輕,結果也較佳。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囊性纖維化(CF)是一種由CFTR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主要影響肺部和胰臟。近期,像Trikafta這類高效調節劑療法(HEMT)顯著改善了CF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壽命。隨著患者年齡增長,慢性腎病(CKD)在年長患者中變得普遍,特別是55歲以上的患者中有19%受影響。CKD與心血管問題及早逝風險增加有關。作者提出「CF相關腎病」的概念,以提高對腎功能障礙的認識,並強調持續研究HEMT對腎臟健康的影響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全身鉀計數器(WBPC)在標準化兒童體細胞質量(BCM)測量的應用,旨在評估慢性腎病(CKD)2-5D期兒童的BCM及其與蛋白質-能量消耗(PEW)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CKD及透析兒童的BCMI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顯示可能存在營養不足。雖然CKD兒童中有無PEW的BCMI差異不大,但BCMI與BMI有相關性,暗示BMI可作為BCMI的替代指標。這強調了對CKD兒童營養狀態的監測與評估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回顧重新探討了Fred S. Wright在1982年的重要研究,分析血流對腎臟功能的影響。他研究了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如何影響過濾率,以及腎小球過濾與近端小管重吸收之間的關係(稱為腎小球小管平衡),還有血流對厚升支的溶質運輸和遠端小管鉀分泌的影響。這些研究為我們理解腎臟生理學奠定了基礎。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結合近期的運輸機制和調控進展,提出更易理解的原則性觀點。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高多樣性植物性飲食(HDPD)與低多樣性植物性飲食(LDPD)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25名澳洲3-4期CKD患者參與,兩種飲食各持續6週,並有4週的洗脫期。結果顯示,HDPD能顯著減少尿毒素,特別是對腎功能較差的患者。HDPD還改善飲食質量,減少腎酸負荷,並對腸道微生物組成有正面影響。整體而言,每週攝取30種以上的植物性食物對中度CKD患者是安全且具潛在療效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腎臟疾病日益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議題,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策略。最近,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生成腎臟類器官的進展,為傳統的細胞培養和動物模型提供了新選擇。iPSCs不僅具備胚胎幹細胞的特性,還避免了倫理問題,且可從多種組織取得。 本文探討了iPSCs創建腎臟類器官的方法及其在腎臟疾病建模、藥物評估和再生醫學中的應用,並指出臨床應用面臨的挑戰。iPSC衍生的腎臟類器官對研究腎臟損傷和毒性非常重要,但仍需努力將這些模型轉化為臨床實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