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追蹤497位腹膜透析患者25年,發現PD初始治療使用率上升,五年內死亡率約40%。年紀大、心血管疾病、用CAPD和RAAS抑制劑會增加死亡風險。五年後有48%患者還在用PD。用CAPD較容易轉換成血液透析,而女性和用RAAS抑制劑的患者PD治療時間較長。PD液和遠端監控技術進步有助改善結果,但CAPD和RAAS抑制劑的影響需謹慎解讀。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自然語言處理(NLP)分析1,068份腎臟超音波報告,能準確抓出慢性腎臟病(CKD)特徵,像是腎臟回音增強和體積變小。單字層級的NLP模型比句子層級更準確,其中雙側腎臟回音增強是預測CKD最關鍵的指標。NLP有機會成為早期偵測CKD的好工具,但還需要更多醫療場域驗證。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美國社會脆弱度高的地區,慢性腎臟病死亡率也較高,尤其非裔美國人和男性風險更明顯。這顯示種族和性別差異長期存在,強調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公共衛生政策來改善現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份回溯性研究分析1,183位嚴重高膽紅素血症患者,發現7.4%會因膽紅素過高導致急性腎損傷。高風險族群包括本身有腎臟病、心臟衰竭、膽紅素超過20 mg/dL、男性及年長者。這類AKI患者存活率較低,但只要及時降低膽紅素,腎功能多能恢復,顯示早期治療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人員用機器學習分析23位接受CKRT的重症兒童資料,成功預測治療管路何時會凝血,最早可提前60分鐘預警,準確度高(AUROC 0.99)。模型主要依據廢液量和治療時間,有助醫師及早介入,減少併發症,提升兒童CKRT照護品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指出,菲律賓某醫院急診的肺炎兒童中,有約19%會出現急性腎損傷(AKI)。中重度脫水和需要插管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他還有青少年、早產、營養不良、過重、白血球過高等。AKI會大幅增加疾病嚴重度和死亡率,因此及早發現和密切追蹤高風險兒童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綜述發現,腹膜透析每週流失的胺基酸和蛋白質比血液透析多,因為腹膜透析是每天做。白蛋白流失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過濾也比標準血液透析高。居家或夜間血液透析目前沒相關數據。補充蛋白質和胺基酸是否有幫助,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針對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過重女性,採用行為導向、非限制飲食的小組介入。結果發現,參與者更能直覺飲食、提升自主感,對飲食與疾病管理的看法也更正向,顯示這種介入有助提升飲食遵從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尿液中的銨離子(NH4+)排出量,是判斷腎臟排酸能力的重要指標。NH4+低於40 mmol/天,常見於腎小管性酸中毒(RTA),有助於分辨代謝性酸中毒的原因。不同型態RTA可用尿液pH區分。慢性腎臟病患者若NH4+偏低且尿液偏酸,代表腎臟排酸功能差,與病情惡化有關。結合NH4+和尿液pH檢查,有助於診斷RTA及預測CKD進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前瞻性隨機交叉研究,針對ICU接受CVVH並用枸櫞酸抗凝的88位病人,比較高、低濃度碳酸氫鹽補充液的效果。主要看低濃度是否能更好控制酸鹼平衡,減少血液pH或碳酸氫鹽過高。每位病人都會用到兩種補充液,結果將有助ICU CVVH治療時的酸鹼平衡管理,預計2025年完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