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54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第二型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兩者共享多個風險因素,如肥胖、缺乏運動和代謝症候群,這些都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和發炎。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展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因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健康,並可能損害認知功能。反之,阿茲海默症也可能影響糖尿病的發展。了解這些關聯有助於制定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改善生活方式可能降低這兩種疾病的風險。持續研究這些生物機制對於健康管理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信號、腸道及肺部微生物群與肥胖小鼠過敏性氣道疾病的關聯。研究發現,高BMI與哮喘嚴重度有關,減重手術可改善哮喘症狀,可能因GLP-1水平上升。研究使用不同GLP-1R小鼠,給予高脂飲食並暴露於過敏原,分析微生物群、肺部組織及炎症變化。結果顯示,GLP-1R缺失對微生物群及健康影響不大,與先前研究不同,顯示其在肥胖及過敏性氣道疾病中的角色需進一步探討。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評估口服semaglutide對於減少或停止使用可能引起低血糖的磺脲類藥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涵蓋104名平均68.9歲的患者,隨訪約37週。結果顯示,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從7.62%降至7.42%(p=0.04),體重減少3.03公斤(p<0.001),且無低血糖事件報告,只有12.5%的患者出現腸胃不適等不良事件。結論認為,口服semaglutide是管理T2DM的安全有效選擇,特別適合高風險患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影響10-15%的生育年齡女性,並與胰島素抵抗和肥胖有關。現有的體重管理方法效果有限。這篇綜述探討了強化體重管理計畫(IWMPs)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在改善PCOS女性代謝問題的潛力。IWMPs和GLP-1 RAs已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顯示出顯著的體重減輕和代謝改善。雖然針對PCOS的研究仍然有限,但初步結果顯示GLP-1 RAs可能有助於這些女性的體重減輕和月經規律性,仍需更多研究來驗證其有效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了兩種腸道細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和Bacteroides fragilis對小鼠腸道細胞系中飽足感荷爾蒙的影響。主要發現包括:B. fragilis顯著提升PYY的表達,B. thetaiotaomicron的無細胞上清液(CFS)則增加GLP-1的水平。兩種細菌的非活性形式也能提高GCG和GLP-1濃度。研究建議這些細菌及其衍生物可能成為調節飽足感的潛在益生菌,未來需進一步探討其機制及治療用途。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肽類荷爾蒙在能量平衡中很重要,而前荷爾蒙轉換酶1/3(PCSK1/3)對於處理這些肽類,像是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至關重要。這項研究分析了超過2,600個由PCSK1生成的人類肽片段,發現了一種新肽BRINP2相關肽(BRP),能減少食物攝取,並在小鼠和豬隻中顯示抗肥胖效果,且不會引起噁心。BRP透過激活中樞FOS發揮作用,且不依賴瘦素或GLP-1受體。這項研究顯示BRP可能成為體重管理的新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了一種新穎的多臂連接技術,能精確控制兩種脂肪酸(2FAs)在肽藥物上的間距和組成,提升藥物的效果。研究人員針對改良的GLP-1進行篩選,找出更具白蛋白結合性和藥效的候選藥物。TE-8105的表現優於semaglutide,在糖尿病小鼠中顯示出更佳的血糖控制、體重減輕及肝臟健康,且在低劑量下也能顯著改善肝臟脂肪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這項技術為開發新型2FA-肽類藥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了伊利諾伊州北部社區健康系統中,藥師主導的GLP-1 RAs劑量調整服務的實施與成效。結果顯示,120位患者經過3-6個月的調整後,血紅素A1c平均降低1.8%,體重減輕8.1公斤,且糖尿病藥物數量減少。大部分患者達成血壓和A1c控制指標。每位患者平均需6.5次接觸和91分鐘的藥師時間。研究指出,藥師能有效優化GLP-1 RAs,改善臨床結果並減輕醫師負擔。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最近對於身體調節體重和食慾的研究有了新進展,加上藥物化學的創新,讓安全有效的減重藥物得以開發。長效的GLP-1受體激動劑已經改變了肥胖的治療方式,而基於GLP-1的多重激動劑和聯合療法也展現出解決心血管代謝疾病及各種慢性健康問題的潛力。如果想了解更多詳情,可以查看或下載PDF SnapShot。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顯示,不同餐點對代謝和飢餓感的影響各異。研究發現,高升糖指數的餐點可能會增加飢餓感,導致後續攝取更多能量。然而,一項隨機試驗(NCT05804942)在健康成人中測試低、中、高升糖指數餐點時,主觀飢餓感並未如預期。雖然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符合預測,但低升糖指數餐點的能量攝取變化較小,且與體脂肪或代謝標記無關。這些結果對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的支持有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