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探討了使用無種族偏見的CKD-EPI方程計算的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與心臟移植受者的死亡率及腎臟替代療法(KRT)需求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黑人與白人患者的比較。研究分析了25,900名成人的數據,發現黑人患者在各eGFR類別中死亡率高於白人,尤其在低eGFR時更明顯。然而,隨訪期間兩族群對KRT的需求並無顯著差異。總體來看,eGFR惡化與心臟移植後的死亡率及KRT需求增加有關,但在重度腎功能不全時,種族差異不明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最小變病(MCD)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管硬化症(FSGS)是兒童特發性腎病綜合症的主要病理發現。MCD對類固醇反應良好,腎衰竭風險低,因此不一定需要常規腎活檢。指導方針建議,除非有系統性疾病或類固醇抵抗,否則在發病時通常不需活檢。研究顯示,治療反應是預後的最佳指標,而非腎臟組織學。由於腎活檢具侵入性且有併發症風險,對非侵入性生物標記的需求日益增加。接下來將討論類固醇治療在青少年腎病綜合症中的首選地位及腎活檢標準的調整。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和高血壓是全球普遍的健康問題,值得重視。這篇綜述指出,健康社會決定因素(SDoH)如貧窮、低教育、不良營養等,對這些疾病的發展有重大影響。2023年,全球衝突,特別是烏克蘭和加薩地區,讓依賴透析和移植的患者面臨更多挑戰,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的醫療服務獲取變得更加困難。因此,醫療專業人員需關注這些社會問題,並加強對脆弱群體的研究與倡導。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血漿置換術和免疫抑制療法對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anti-GBM)疾病患者的影響,研究期間為2010至2021年,共有107名新診斷患者參與。結果顯示,血漿置換術能顯著降低住院死亡或需透析的風險,並改善2年和8年的生存率。最佳效果出現在進行5到10次血漿置換術的患者中。相對於高抗體或肌酸酐水平的患者,低水平者的預後較佳。而高劑量的免疫抑制療法則未顯示明顯優勢。總結來說,早期進行血漿置換術對患者的即時和長期結果均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分為四種類型:經典型、白蛋白尿回歸型、腎功能快速下降型(RDKF)和非蛋白尿型。特別是快速進展型糖尿病腎病,因為它比經典型更快導致末期腎病,令人擔憂。儘管其嚴重性,對這種情況的了解仍然不足。本文將回顧最新的遺傳和臨床風險因素,以增進對快速進展型糖尿病腎病的認識,改善診斷和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4在識別常見腎臟科藥物的效果,使用高品質圖片進行測試。研究中上傳了25種藥物的圖片,ChatGPT-4的準確率達88%,正確識別了22種。不過,它在讀取印記時出現錯誤,錯誤識別了Hydrochlorothiazide、Nifedipine和Spironolactone。值得一提的是,兩週後的重新測試中,ChatGPT-4顯示出100%的穩定性,並修正了之前的錯誤。研究顯示此技術在數位健康的潛力,但在辨識相似印記方面仍需改進。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在治療2型糖尿病、減重及降低心腎疾病風險上越來越普遍,但也報告了腎臟不良事件,特別是急性間質性腎炎(AIN)。根據美國FDA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急性腎損傷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報告中提到兩例與semaglutide相關的AIN病例,患者在停藥及接受免疫治療後完全康復。雖然需要更多研究確認這些風險,但隨著GLP-1RA使用增加,醫師應對這些潛在的腎臟風險保持警覺。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心腎症候群常見於腎靜脈充血(VC)明顯的患者。本研究評估SGLT2抑制劑(SGLT2i)對腎靜脈充血的影響,使用非侵入性的腎內多普勒超音波(IRD)。研究對象為64名慢性腎病患者,部分合併2型糖尿病及心臟衰竭。結果顯示,經過6個月的SGLT2i治療後,腎靜脈充血顯著減少,靜脈阻抗指數(VII)平均下降0.13,顯示治療的潛在血流動力學益處,建議進一步臨床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接受腎臟移植的病人若有特定抗HLA抗體,會增加抗體介導排斥反應(AMR)的風險。本研究針對155名高敏感腎臟移植病人進行評估,發現122名中有13名(10.6%)在移植後兩週內被診斷為非常早期的抗體介導排斥反應(veABMR),佔所有AMR病例的52%。這些病人的移植物存活率顯著低於未發生早期排斥反應的病人,且面臨更高的移植物失敗風險。因此,早期例行活檢對高風險病人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鈣 (Ca2+) 是人體重要的二價陽離子,對骨骼、細胞生長、血液凝固和肌肉收縮等功能至關重要。99% 的鈣質儲存在骨骼中,主要透過小腸和大腸吸收,腎臟則過濾並重吸收超過 95% 的鈣。鈣的運輸有兩種途徑:旁細胞途徑和細胞內途徑,並受到激素如甲狀旁腺激素的調控。鈣的穩態失調可能導致高鈣尿症,與腎結石形成有關。本文探討腸道和腎臟中鈣穩態的分子機制及相關遺傳疾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