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25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發現,13%接受腹膜透析的末期腎臟病兒童和29%健康兒童有維生素B1缺乏。雖然CKD病童飲食中B1攝取較少,但總攝取量(含補充劑)反而比健康兒童高。CKD病童中,B1缺乏和透析時間長、高運輸型腹膜膜、B1攝取量低有關,補充B1有助改善狀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The Diary of William Harvey》是 Jean Hamburger 以虛構日記形式描寫發現血液循環的科學家 Harvey 的小說。書中聚焦他在17世紀對抗舊醫學觀念、堅持實證精神,並與查理一世、Hobbes 等人的互動。這本書不只重現歷史,也深刻反思科學探索的本質,對現代醫學和哲學仍有啟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CAR T細胞治療對血液癌很有效,但常見副作用是急性腎損傷(AKI),多半發生在治療後一週內,且通常一個月內會自行恢復。高風險族群包括本身有腎臟病、出現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神經毒性,或使用抗生素、顯影劑者。AKI多屬輕微,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針對預防及長期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開發了一個新的風險預測圖,結合血液、尿液檢查和細胞激素濃度,來評估病人做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後發生敗血症的風險。分析333位病人資料,這工具準確度很高(AUC 0.981),能幫助醫師更有效預防和管理術後敗血症,提升治療成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Omicron 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C反應蛋白與前白蛋白比值(CP ratio)是預測死亡率的關鍵指標,CP ratio 越高,死亡風險越大,且比傳統的C反應蛋白與白蛋白比值更準。定期追蹤CP ratio,有助於及早發現高風險患者,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對234位血液透析病人來說,脊柱旁肌肉密度(PSMD)較低會增加死亡風險,且這比肌肉面積(PSMI)更能準確預測死亡率。PSMD在辨識高風險病人方面,比傳統指標更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還原型麩胱甘肽(GSH)能減少銅誘導的細胞死亡,進而保護小鼠免於敗血症引起的急性腎損傷。GSH治療不僅提升存活率,也能降低發炎、氧化壓力、恢復腎功能,並減少體內銅含量和SLC31A1表現。顯示GSH有望成為治療敗血症相關AKI的新方法,主要是靠抑制cuproptosis達到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單細胞RNA定序(scRNA-seq)讓腎臟疾病研究更精細,能深入了解細胞層級的基因表現,推動個人化治療。2015到2024年相關論文快速增加,中國發表最多,哈佛醫學院等也很活躍。研究重點聚焦在疾病機制、基因調控和免疫治療等新興領域,顯示這個領域發展非常蓬勃。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初級纖毛對細胞健康很重要,特別是在腎臟。若纖毛功能異常,會引發像ADPKD這類疾病。exocyst複合體負責把蛋白質運送到纖毛,雖然很關鍵但機制還不清楚。這篇綜述整理了exocyst在纖毛的角色、調控方式、參與的訊號路徑,以及在腎臟修復的潛在功能。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有望帶來新療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血液透析病人如果血中SIRT1蛋白濃度較低,對紅血球生成促進劑(ESA)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差,抗藥性也較高。SIRT1可能影響缺氧和鐵代謝,進而影響ESA治療反應。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