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24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針對懷疑患有Dent病(DD)的兒童進行調查,分析了11名患者的遺傳和臨床特徵。高通量測序顯示,9名患者中有**CLCN5**和**OCRL**基因變異,並發現三個新型變異。確診患者的主要症狀包括低分子量蛋白尿、高鈣尿、腎功能異常等。具有遺傳變異的患者β2-微球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顯著較高。七名患者接受非類固醇治療,研究結束時五名被診斷為第二期慢性腎病。這些結果強調結合遺傳分析與蛋白測量對提高DD診斷準確性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本研究探討七種擴散模型在評估慢性腎病患者的腎間質纖維化及腎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共133名CKD患者和30名對照者參與,並進行多擴散序列掃描。研究發現,綜合模型(包含皮質 f<sub>IVIM</sub>、MK<sub>DKI</sub> 和 eGFR)在區分輕度與中度至重度纖維化方面表現優於傳統臨床模型。隨訪結果顯示,皮質 f<sub>IVIM</sub> 和 α<sub>SEM</sub>與腎功能變化顯著相關,顯示綜合模型在評估腎病進展中具潛在價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腎神經去神經化(RDN)對心臟重塑及心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了6項隨機對照試驗和9項單臂研究,共352名參與者。結果顯示,RDN能顯著減少左心室舒張末期直徑和收縮末期直徑,左心室射血分數提升,6分鐘步行測試距離改善,且腦鈉肽水平下降。單臂研究也顯示類似效果,並且RDN降低了多種心血管神經激素,心率減少,但對血壓影響不大。整體而言,RDN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及重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轉變為慢性腎病(CKD)時的性別差異,使用單側腎缺血再灌注(UIR)模型,對象為雌性小鼠。研究發現,雌性小鼠在經歷50至60分鐘的缺血後,腎臟病理變化與雄性小鼠在30分鐘後相似,且關鍵損傷標記顯著升高。這顯示雌性小鼠誘導CKD的最佳缺血時間較長,強調在腎損傷研究中需考量性別差異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在血紅素介導的急性腎損傷(HP-AKI)中的角色。研究發現,ACE2缺失型小鼠在HP-AKI中表現出更好的腎功能和較少的組織損傷,顯示ACE2缺失可能提供保護。ACE2的表達在HP-AKI期間下降,而血紅素的存在進一步降低ACE2水平。這項研究揭示了血紅素與ACE2的相互作用及其對腎損傷的影響,並指出血紅素可能是影響ACE2表達的新因素。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評論探討了優化痛風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使用allopurinol劑量的挑戰,特別是其活性代謝物oxypurinol的排除情況。研究分析了來自五個數據庫的18項研究,涵蓋390名主要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主要發現包括:血液透析後allopurinol劑量通常為100-600 mg/天,明顯高於腹膜透析的劑量;血液透析能有效降低oxypurinol和尿酸濃度,並使尿酸水平顯著下降,痛風發作頻率也大幅減少。建議在透析後調整allopurinol劑量以達到目標尿酸水平,並呼籲進一步研究透析方式對劑量需求的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增生性紅斑狼瘡腎炎(LN)兒童的後續腎臟活檢對治療決策的影響。分析了30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的資料,根據腎臟反應分為完全腎臟反應(CRR)和不完全腎臟反應(IRR)兩組。結果顯示,CRR組和IRR組中均有患者持續增生性腎炎,且SLEDAI分數與持續風險相關。初始反應類別可預測長期結果,後續活檢對部分CRR患者的治療決策有影響。研究建議對CRR患者在初次活檢一年後進行後續檢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高血壓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可調整風險因素,但強化血壓控制對腎臟疾病進展的影響仍有爭議。近期中國的大型試驗顯示,雖然強化血壓控制對心血管有益,但對腎臟結果的影響不一。一項綜合分析指出,強化控制可能減少CKD 4-5期患者對腎臟替代療法的需求,但對CKD 3期患者則無效。目前指導方針建議CKD患者的收縮壓目標為120-130 mmHg,但這種策略可能對腎臟健康有潛在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免疫球蛋白A腎病(IgAN)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內皮素A受體的活化在此病中影響蛋白尿、炎症和纖維化。近期進行的系統性回顧分析了內皮素A受體拮抗劑(EARAs)在1,346名IgAN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EARAs能顯著降低尿蛋白-肌酸酐比率及血壓,並減少腎小球過濾率的下降。然而,使用EARAs也增加了貧血、咳嗽、頭暈等不良反應的風險,因此臨床使用時需謹慎考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高血壓與肥胖息息相關,會增加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風險。雖然肥胖問題日益嚴重,但目前的治療指導並未針對這方面。減重對降低血壓及增強藥物效果至關重要。生活方式改變雖然重要,但常因遵從性不佳而受阻,因此需要藥物輔助。新一代抗肥胖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顯示出良好效果,而減重手術則是治療重度肥胖的最佳選擇。綜合的治療策略結合生活方式改變、藥物及外科介入,能有效管理肥胖相關的高血壓。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