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4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重點整理:** 這篇統合分析發現,飲食中較高的鈉鉀比(Na/K-ratio)和成年人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不論是一般族群還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都一樣。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證據目前還有限。減少鈉攝取、增加鉀攝取,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鈣磷代謝異常和血管鈣化有關,年齡、糖尿病、透析時間長、營養不良及血脂異常都會增加血管鈣化風險。血清鈣、磷和副甲狀腺素等指標也和腎功能及營養狀況有密切關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AQP1基因的特定變異會影響兒童腹膜透析的效果。像是rs2075574的TT型和較低的超濾量有關,rs1049305的CC型則和尿素清除率較好、12個月時超濾量較高有關。不過,這些基因變異和不良事件沒有明顯關聯。總結來說,AQP1基因多型性可能會影響兒童腹膜透析的治療成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補體系統對先天免疫很重要,但調控不當會傷害組織,像aHUS這類腎臟病常跟Factor H異常有關。補體和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KKS)會互相影響,KKS活化會促進補體活化,增加發炎和凝血。這篇綜述探討KKS活化如何加重補體相關腎臟病,尤其是aHUS,但實際影響還不完全清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研究發現,中國80歲以上做心導管手術的患者,有13.8%會發生急性腎損傷,腎功能本來就不好的更高達29.7%。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心肌梗塞、心衰竭、貧血、術前用利尿劑等。即使有補充水分,腎功能差(eGFR低於67.4)的人還是容易出現腎損傷,表示僅靠補水預防可能不夠,還要考慮其他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對重症癌症病人來說,敗血症引起的急性腎損傷時,及早用低劑量環利尿劑(如furosemide)有助於降低28天內死亡率、減少洗腎需求,腎功能也較好。這比高劑量、晚用或沒用利尿劑效果更佳。不過,還需要更大型的隨機試驗來證實這些發現。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美國居家透析使用率低,主因之一是腎臟科住院醫師訓練不足。ASN和HDU合作推出線上課程(ASN-HDU),能有效提升住院醫師對居家透析的信心,比單上HDU效果更好。雖然這些課程內容有系統又實用,但還是無法取代實際臨床操作,住院醫師仍需更多實作經驗才能真正上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美國一項長達16年的大型研究發現,血中TMAO及其相關代謝物濃度較高,和蛋白尿(腎臟早期損傷指標)發生率及惡化速度較快有關。這代表TMAO等代謝物可能是腎臟損傷的新危險因子,未來針對TMAO路徑治療,或許能幫助預防或延緩腎臟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名59歲輕度SLE患者出現aHUS,腎臟、心臟和大腦都受影響,對傳統治療無效。改用新型口服C3抑制劑iptacopan合併rituximab及標準SLE治療後,病情明顯改善,但仍需洗腎。這是首例iptacopan成功治療SLE相關aHUS的報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IgA腎病變是兒童常見的腎臟疾病,部分會惡化成腎衰竭。國際預測工具已針對兒童優化,能結合臨床、實驗室和腎臟切片資料,準確預測高風險族群。主要風險指標有Oxford MEST-C評分、蛋白尿、eGFR和血壓。新生物標記雖有潛力,但兒童還需更多研究。精準預測有助於早期介入和提升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