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探討了小兒患者的高鈉血症,重點在於其臨床特徵及對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在日本一所三級小兒醫院進行,分析了116名年齡在18歲以下的高鈉血症兒童。結果顯示,91%的患者有潛在慢性疾病,且大多數病例是在住院期間獲得的。30天、90天和180天的存活率分別為87.9%、83.6%和81.9%。若有四個或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礙,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總結來說,小兒高鈉血症多見於醫療複雜的兒童,且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是死亡率的重要預測指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Omics技術大幅推進了腎臟病學的發展,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腎臟疾病的分子機制。這些技術幫助開發更準確的診斷工具和治療策略,並提供預後標記。整合多層次的omics數據,包括大規模、單細胞和空間omics,讓我們能全面理解腎臟的健康與疾病狀態。 本篇綜述探討了整合不同omics層次(如轉錄組、表觀基因組和空間數據)的方法與挑戰,並強調這對於研究糖尿病腎病和多囊腎等疾病的重要性。這種整合方法正在改變腎臟病學的診斷與治療,對改善病人結果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與尿路感染(UTIs)的關聯,並與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進行比較。結果顯示,SGLT2i使用者的念珠菌尿路感染風險顯著增加,而非念珠菌尿路感染風險則較低。對於有泌尿生殖系統異常的患者,兩種藥物的非念珠菌尿路感染風險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SGLT2i增加念珠菌尿路感染風險,但降低非念珠菌尿路感染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最近一項研究針對美國退伍軍人面對晚期慢性腎病(CKD)時的腎臟替代療法(KRT)決策準備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468名參與者中有60%無法選擇任何KRT方式。能做決定的人中,決策質量呈現兩極化,稍微偏好居家透析。影響決策準備的因素包括年齡、CKD階段、KRT教育經驗及對疾病的知識。研究強調,對腎衰竭及KRT選項的理解對提升決策準備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在透析病患中,懷孕雖然不常見,但近年來發生率上升。這些女性在懷孕期間面臨高血壓、多羊水、早產等風險。隨著透析和新生兒護理的進步,懷孕結果有所改善。指導方針建議增加透析頻率和時間,但最佳計畫尚未確定。有成功懷孕的案例使用每日家庭血液透析,透析液流量較低。研究強調在制定透析策略時,需考慮病人的偏好和殘餘腎功能,因為對強化透析方法尚無共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分析了重症急性腎損傷(AKI)需要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重症兒童在九年間的不良結果。217名患者中,近一半在醫院內去世,平均住院42.71天,ICU住26.88天,使用呼吸器21.04天。高基線腎小管過濾率(eGFR)、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輸血次數及液體平衡百分比(PFB)等因素與高死亡率相關。長期追蹤中,16%患者在1.3年內去世,23%倖存者面臨慢性腎病風險。研究強調可調整的風險因素對短期及長期預後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急性腎損傷(AKI)在新生兒中相當普遍,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這裡的新生兒死亡率高,主要與感染、早產和出生窒息等風險因素有關。本系統性回顧分析了來自九個國家的13項研究,涵蓋4,640名新生兒,結果顯示AKI的合併盛行率為22.14%,死亡率達32.0%。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敗血症、窒息、低液體攝取和低體溫。這些結果強調了及早識別和管理風險因素的重要性,以降低AKI的發生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telitacicept在治療難治性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腎炎(IgAVN)兒童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對象為七名曾接受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療法但仍有蛋白尿的兒童,telitacicept每週給藥,劑量依體重調整。結果顯示,85.7%的參與者蛋白尿減少,兩名兒童達到完全緩解,尿液紅血球計數顯著下降,且所有人停止使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住院次數減少,未報告嚴重不良反應。總體來看,telitacicept對難治性IgAVN兒童有效且安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調查了慢性腎病(CKD)2至5期兒童的睡眠呼吸障礙(SDB)情況,使用多導睡眠檢查(PSG)進行評估。研究在2023年於印度南部進行,參與者為5至18歲的CKD兒童,包括透析患者和腎移植後的患者。結果顯示,雖然只有6%的參與者報告有SDB症狀,但PSG顯示47%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隨著CKD階段的進展,OSA的盛行率和嚴重程度也增加,特別是在晚期CKD患者中。這顯示SDB在CKD兒童中普遍存在,且隨病情加重而惡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反覆性局部節段性腎小管硬化症(rFSGS)是一種嚴重的腎臟病,移植後發生率高達55%。治療通常使用血漿置換,並可搭配rituximab。本文報告一名兒童患者在腎臟移植後兩次發作rFSGS,伴隨急性腎損傷。第二次發作使用皮下注射ofatumumab治療,經過四次血漿置換後,達到完全緩解,且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我們建議結合ofatumumab和強化血漿置換,並定期監測CD19和CD20水平,作為管理rFSGS的安全有效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