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南韓研究發現,領醫療補助的末期腎臟病患者雖然年紀較輕、住院率較低,但住院後的死亡率跟有國民健康保險的人差不多。特別是60歲以下的補助戶,住院率更低,但住院後結果反而較差,可能跟經濟壓力不願住院有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強調社區健康中心(CHCs)在提供低收入族群門診護理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面臨腎臟疾病健康差異的邊緣化群體。分析了2016至2020年間139,275名18至64歲成年人資料,發現低收入居民的CHC滲透率平均為36%,東北地區較高,南部較低。研究指出,較高的CHC滲透率與更好的護理結果相關,包括延長腎臟科護理的可能性及改善存活率。結論建議進一步探討CHCs如何解決腎健康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南韓末期腎病(ESKD)患者在急診部的就診情況,使用了2019至2021年的數據。結果顯示,ESKD患者的住院率(66.7%)和死亡率(9.4%)明顯高於非慢性腎病患者(分別為21.0%和5.1%)。這些患者通常年齡較大,女性比例較高,且多數需要醫療援助。主要影響住院和死亡率的因素包括高齡、男性、轉診及急診停留時間等。常見就診原因有血管併發症、消化系統疾病等。研究強調了ESKD患者急診就診的嚴重性,建議進一步研究以改善臨床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食物不安全與接受血液透析的成年人住院風險之間的關聯,於2021年在馬里蘭州等地的17個透析中心進行,共322名參與者,其中288名提供完整數據。結果顯示,食物不安全並未顯著影響整體住院風險,但年輕參與者(55歲以下)中,食物不安全的住院風險較高,調整後危險比為2.00。此外,面臨食物不安全的參與者在液體或電解質問題相關住院風險上增加三倍。總體來看,食物不安全對年輕透析患者的住院風險影響較大。 PubMed DOI

在透析過程中,心臟驟停對末期腎病患者是一大風險,因此緊急設備的準備非常重要。本研究評估了緊急設備的可用性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韓國患者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分析了34,950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擁有緊急設備的患者血清鈣、磷及血壓較低,但Kt/V值較高。調整各種因素後,擁有緊急設備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13%。這顯示良好的緊急設備準備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結果。 PubMed DOI

南韓一項針對30至64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發現,收入低或收入不穩定者,五年內發展成末期腎臟病的風險較高。持續高收入則風險較低。這顯示經濟狀況和收入穩定性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健康影響很大,強調改善經濟不平等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美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有越多像低收入、教育程度低、糧食不安全、沒健保等不利社會健康因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會提高,且這種影響在男性身上更明顯。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這篇回顧性研究針對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發現,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病人,在90天內發生洗腎依賴和進展到末期腎臟病(ESRD)的風險,比起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明顯低很多。CRRT 可能能更有效幫助重症患者的腎臟恢復。 PubMed DOI

在美國,腎臟移植的可及性和治療結果,會受到保險類型、種族和社經地位影響。用公費保險的少數族裔、低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者,進入移植名單和移植後的結果都較差。Medicare移植後36個月就停藥物給付,導致用藥不順、排斥率升高。建議標準化轉介流程、終身藥物給付、經濟補助、獎勵公平表現及運用數位工具改善移植公平性。 PubMed DOI

在英國,腎臟移植失敗後開始洗腎的病人,通常是在醫院、腎功能還不算太差時就開始洗腎,而且多半選擇血液透析。這些人在開始洗腎後的前三個月,死亡風險也比原本腎衰竭才洗腎的人高,顯示他們需要更細緻的照護和管理。 PubMed DOI

一項全國性研究發現,末期腎臟病患者如果沒有私人交通工具(自己不開車、沒有人接送),漏掉透析治療的次數會增加,且一年內死亡率也較高。使用Medicaid、身障接送、大眾運輸或自費醫療交通工具的人,漏治和死亡風險都比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人高。提升交通接送的便利性,可能有助於減少漏治並提高存活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