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許多高心血管風險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沒在用statin。tofacitinib會比TNFi更明顯提高膽固醇,且在沒用statin的患者中,tofacitinib會增加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不過,有用statin的話,這個風險就沒那麼明顯,顯示statin有助於降低tofacitinib帶來的心血管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但許多人未接受他汀類藥物預防治療。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KDIGO指引前後CKD患者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趨勢。結果顯示,符合條件的患者中,他汀使用率從2001-2002年的18.6%增至2013-2014年的40.1%,之後趨於穩定。使用率較高的因素包括有保險、高血壓和糖尿病。研究也指出,雖然使用率上升,但仍需改善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情況,特別是在合併症患者中。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停止使用adalimumab對青少年特發性關節炎相關葡萄膜炎患者的影響。研究在美國、英國和澳洲的20個診所進行,87名年齡2歲以上的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adalimumab或安慰劑,持續48週。結果顯示,停止adalimumab的患者復發風險顯著增加,安慰劑組有68%出現治療失敗。雖然adalimumab組有更多非嚴重不良事件,但患者在重新治療後能夠再次控制病情。總結來說,停止使用adalimumab會提高復發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三酸甘油脂(TGs)和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s-CRP)對接受他汀治療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於70 mg/dL患者的影響。研究納入9,446名患者,根據TGs和hs-CRP分為四組。結果顯示,殘餘炎症風險的患者MACE風險顯著較高,主要因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對而言,僅有殘餘TG風險的患者與無風險者之間無顯著差異。這強調了在他汀治療中,除了控制LDL-C,還需重視殘餘炎症風險。 PubMed DOI

巨細胞動脈炎是一種系統性血管炎,治療選擇不多。最近一項研究評估了選擇性JAK抑制劑upadacitinib在新發或復發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428名患者中,接受15毫克upadacitinib的患者在第52週持續緩解率達46.4%,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29.0%;而7.5毫克劑量則未顯示優勢。兩組的安全性相似,未見重大心血管事件。研究結果顯示,15毫克的upadacitinib對治療巨細胞動脈炎有效。 PubMed DOI

肥胖在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很常見,且會讓病情惡化,但現有治療很少針對體重。研究發現,減重至少5%有助於改善症狀,新一代減重藥物可能效果更好。目前急需臨床試驗來驗證減重治療對這類患者的幫助,以利未來治療指引。 PubMed DOI

ANCA相關血管炎患者心血管風險明顯增加,像是心肌梗塞、中風等機率都較高,除了常見危險因子,還有疾病本身和治療影響。治療時要積極控制心血管風險,也要小心使用免疫抑制劑。雖然治療進步,但長期心血管併發症仍多,顯示需要更好的預測工具和個人化照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遺傳分析發現,HMGCR基因表現增加會提高罹患囊腎疾病和多囊腎病的風險,代表statin類藥物(抑制HMGCR)有可能幫助降低這些腎臟病的風險。至於PCSK9和NPC1L1則沒發現相關性。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這些結果和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糖尿病藥物gliquidone,特別是linagliptin,會明顯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藥tofacitinib的血中濃度,因為它們會抑制tofacitinib的代謝。linagliptin的影響比gliquidone更強。這種藥物交互作用可能會提高tofacitinib副作用的風險,臨床上同時使用時要特別注意。 PubMed DOI

牛皮癬和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常被忽略。建議診斷時就評估心臟風險,定期檢查三高、肥胖、抽菸等問題。可用高敏感度CRP等生物標記輔助評估,高風險者應轉介心臟科。鼓勵健康生活,必要時及早用藥。跨科合作能提早管理,降低心血管併發症。 PubMed DOI

在日本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中,使用statin並沒有明顯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率,就算考慮血清磷酸鹽濃度的變化也是一樣。雖然statin和全因死亡風險較低有關,但和心血管風險或死亡率並無顯著關聯。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