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夏威夷COFA移民(多為密克羅尼西亞人)慢性病比例和嚴重度都比一般人高,像是糖尿病、腎臟病、中風等都更常見。這跟美國過去的歷史和醫療資源不足有關。他們看醫生的次數也比較少,顯示這群人健康狀況真的比較辛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強調社區健康中心(CHCs)在提供低收入族群門診護理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面臨腎臟疾病健康差異的邊緣化群體。分析了2016至2020年間139,275名18至64歲成年人資料,發現低收入居民的CHC滲透率平均為36%,東北地區較高,南部較低。研究指出,較高的CHC滲透率與更好的護理結果相關,包括延長腎臟科護理的可能性及改善存活率。結論建議進一步探討CHCs如何解決腎健康差異。 PubMed DOI

Mesoamerican endemic nephropathy(MeN)是中美洲常見的慢性腎臟病,特別好發在年輕男性。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加上醫療資源不足和社會污名,常常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需要洗腎。提升醫療人員和民眾的認識、加強早期篩檢,對降低疾病負擔很重要。 PubMed DOI

在義大利摩德納,移民洗腎患者占18.2%,多來自非洲。他們開始洗腎年齡較小,常晚期才被轉介,且多用臨時血管通路。多數人在來義大利前不知道有腎病,僅三分之一有接受腎臟移植評估。雖然面臨這些困難,移民自評生活品質較好,焦慮憂鬱也較少,和本地患者在慢性病發生率上沒明顯差異。 PubMed DOI

阿根廷Qom和Wichi等原住民族因醫療資源不足,腎臟健康風險更高。Qom族糖尿病、肥胖和腎臟病風險上升,尤其年輕族群;Wichi族則蛋白尿較低,幾乎沒糖尿病。針對這些族群,腎臟病政策要有科學根據、符合在地需求,並持續監測與調整。 PubMed DOI

在阿根廷,有17%洗腎病人是因慢性腎臟病原因不明(CKDUO),這些人大多較年輕、女性比例高、共病少,且多來自弱勢社經背景,較難及早接受腎臟照護。和其他洗腎病人比,CKDUO患者洗腎後存活率較高。研究建議應加強早期篩檢及提升弱勢族群的腎臟醫療可近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戰爭或災難中被迫遷移時,風險特別高。提前準備、加強醫療協調、教育和支援,有助於確保病人獲得照護、心理支持,並克服在新環境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要合作解決倫理和醫護人員過勞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美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有越多像低收入、教育程度低、糧食不安全、沒健保等不利社會健康因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會提高,且這種影響在男性身上更明顯。 PubMed DOI

在美國,腎臟移植的可及性和治療結果,會受到保險類型、種族和社經地位影響。用公費保險的少數族裔、低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者,進入移植名單和移植後的結果都較差。Medicare移植後36個月就停藥物給付,導致用藥不順、排斥率升高。建議標準化轉介流程、終身藥物給付、經濟補助、獎勵公平表現及運用數位工具改善移植公平性。 PubMed DOI

美國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死亡率和壽命差距,其實比官方數據嚴重很多,因為死亡證明常常把他們的種族填錯。研究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比全美少6.5年,官方數據低估了近三倍,導致原住民族健康不平等問題被忽略。 PubMed DOI

熱帶地區常見的腎臟疾病(如瘧疾、登革熱引起的腎損傷)在主流英文醫學教材中被嚴重忽略,平均涵蓋度只有2.2分(滿分5分),尤其診斷和預防內容最少。這種教育落差可能影響醫師臨床處理能力,顯示全球醫學課程亟需加強相關知識。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