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學術寫作用 ChatGPT 這類 AI 時,常會遇到「參考文獻幻覺」問題,也就是 AI 會捏造或給錯引用,這對學術誠信很傷,特別是在重視實證的口腔顎面外科領域。建議加強編輯把關、提升 AI 素養,並用即時引用工具,確保文獻正確,維護學術公信力。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篇社論指出人工智慧(AI)和大型語言模型在研究與科學寫作中的重要性,強調正確引用AI的必要性,並提出手稿提交的實務與倫理考量。作者需透明說明AI的使用情況,以符合編輯和出版商的期待。此外,社論提醒研究人員在驗證AI生成內容時要小心,因為AI可能會產生錯誤資訊或偏見,這可能會影響其節省時間的優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如何區分人類撰寫的摘要與ChatGPT生成的摘要,分析了160篇摘要,並使用了三種AI檢測工具和一個抄襲檢測器。研究發現,所有方法對摘要來源的判斷都有誤,學者的經驗影響檢測準確性,資深學者表現最佳。GPTZero和相似性檢測器在識別來源上特別有效。研究建議人類專家與AI工具合作,能提升識別學術摘要的準確性。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發現,ChatGPT在口腔顎面外科的臨床決策、手術規劃和病患衛教等方面有輔助效果,尤其在產生手術同意書和術後支持表現不錯,但在藥理學和複雜病例處理上仍有限。建議將ChatGPT作為輔助工具,需專業人員監督,不能完全取代醫師判斷。 PubMed DOI

生成式 AI 工具像 ChatGPT,雖然能提升學術寫作效率,但也帶來抄襲、虛構內容和假文獻等問題。醫療模擬領域目前缺乏明確的 AI 使用倫理規範。本文整理出版商看法、潛在風險,並提出三種合乎倫理的 AI 寫作方式及四項指導原則,協助學者維持誠信與品質。 PubMed DOI

ChatGPT這類大型語言模型,能幫助放射科研究人員在研究發想、文獻整理、設計、分析和寫作上更有效率。不過,也要注意錯誤、偏見和隱私等風險。透過像提示工程和模型優化等方法,可以提升使用成效,同時降低潛在風險。 PubMed DOI

自從ChatGPT-4問世後,耳鼻喉科學術論文中,AI生成文字的比例明顯增加,尤其在影響力較低的期刊和英語系國家作者中更明顯。現有AI偵測工具不夠準確,透過分析特定形容詞的出現頻率,成為辨識AI內容的新方法。未來需加強研究和透明化工具,規範AI在科學寫作的應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AI(ChatGPT和scite Assistant)和人類寫的科學論文,評估正確性、可讀性和被接受度。結果顯示,人類寫的論文品質最高,尤其是跟骨骨折主題。AI寫的論文內容大致正確,但引用準確度不一,ChatGPT表現較好。結論是AI能輔助科學寫作,但還是需要嚴格查證,才能確保內容正確。 PubMed DOI

這篇文章評估ChatGPT-4o在撰寫整形外科文獻回顧的表現。雖然它在大綱規劃和摘要整理上表現不錯,但內容常太籠統,引用文獻也常出錯或亂編。21個參考文獻中,只有5個是真的。醫療專業人員也難分辨AI寫的摘要和真的。總之,ChatGPT能輔助寫作,但引用和內容都要再三查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近年約有16.7%的骨科期刊論文含有明顯AI生成內容,且不同期刊間比例不一。研究強調,隨著AI工具普及,科學出版界急需訂定明確規範和道德標準,以確保論文品質與誠信。 PubMed DOI

AI,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正大幅改變醫療研究,但也帶來作者歸屬、透明度和濫用等倫理問題。各大組織強調AI應負責任且透明使用,並不承認聊天機器人為共同作者。未來AI應用需持續遵守倫理規範,審慎推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