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周邊動脈疾病多因腿部動脈硬化造成,常見症狀是走路小腿痛、休息會好,但多數人沒明顯症狀。診斷主要靠踝肱指數(ABI),≤0.9可確診。治療重點有運動、抗血小板藥(首選clopidogrel)、高強度statin、控制三高及戒菸。嚴重時需考慮血管重建。若出現急性肢體缺血,需緊急處理。 PubMed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周邊動脈疾病(PAD)對健康影響深遠,尤其是對2型糖尿病患者。最近的STRIDE研究探討了semaglutide這種糖尿病藥物是否能改善PAD患者的行走能力及生活品質。這項雙盲、隨機的臨床試驗在20個國家進行,792名參與者接受了52週的治療。結果顯示,semaglutide組的行走距離顯著優於安慰劑組,且不良事件發生率低。總體來看,semaglutide對有症狀的PAD和2型糖尿病患者有潛在好處,未來需進一步研究其機制及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PubMed DOI

對有第二型糖尿病和周邊動脈疾病的人來說,使用liraglutide治療18個月後,不只能穩定改善周邊血流,還能降低發炎和腎臟損傷指標,同時提升血管新生相關細胞和因子。這代表liraglutide對血管健康有長期且明顯的正面效果。 PubMed DOI

這篇綜述分析18篇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像是canagliflozin、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對周邊動脈疾病患者有心血管保護效果,安全性也不錯,不會增加截肢等不良肢體事件的風險。文獻支持PAD患者可以用這類藥物,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細節。 PubMed DOI

這項針對香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SGLT2抑制劑的人,發生新發周邊動脈疾病(PAD)的風險比用DPP4抑制劑的人低;和GLP-1受體促效劑相比,兩者在PAD風險上差不多。整體來說,SGLT2抑制劑在預防PAD方面表現較佳。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能有效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效果明顯且數據穩定。不過,目前多數研究沒特別針對PAD做分析,建議未來臨床試驗要把PAD列為主要觀察重點。 PubMed DOI

多條動脈阻塞會大幅提高心肌梗塞、中風和死亡風險。這類患者要特別注意:戒菸、規律運動、LDL 降到 40 以下、血壓控制在 120 以內。糖尿病患者建議用 SGLT2 抑制劑或 GLP-1 受體促效劑。有肥胖和多血管疾病者,即使沒糖尿病,也建議用 GLP-1 RAs。全面管理危險因子對健康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針對24萬多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SGLT2抑制劑、Metformin和纖維酸類藥物,能顯著降低嚴重下肢動脈疾病需血管重建手術的風險。不過,藥物有副作用,還是要和醫師討論評估適不適合自己。 PubMed DOI

全球超過2.3億人有周邊動脈疾病,尤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最新STRIDE臨床試驗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semaglutide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行走能力、改善血流,還能延緩PAD惡化,顯示這類藥物有額外的血管保護作用。 PubMed DOI

最新大型研究發現,中度周邊動脈疾病合併糖尿病的患者,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如tirzepatide、semaglutide)後,心血管事件、重大肢體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明顯降低,顯示這類藥物有助於保護心臟和肢體健康。 PubMed DOI

2025年ADA糖尿病指引建議,無症狀糖尿病成人要做心衰竭(利鈉胜肽)和周邊動脈疾病(ABI)篩檢,但這些檢查證據不足,工具表現也不理想,早期發現能否改善結果還不確定,後續處置也沒明確建議。這些建議不符合篩檢原則,科學根據不夠,ADA應該更嚴謹。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