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小兒腎臟病在兒童中較少見,且和成人不同,因小孩還在成長,營養需求特別重要。韓國醫師和營養師合作,針對韓國小朋友訂定了專屬飲食指引,詳細說明能量、蛋白質、鈣、磷、鉀等營養素建議,協助病童和家長更好管理飲食。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小兒科末期腎病患者轉至成人透析單位時,需採取專門的營養策略。因為兒童腎病的成因與成人不同,這些患者在營養上有特殊需求。主要考量因素包括生長異常,如矮小、體重過輕或肥胖,這些都影響長期健康和心理社會福祉。全面的營養評估應涵蓋生長歷史、飲食習慣及生化數據,並從小兒科的角度進行。這篇綜述強調轉換過程中的獨特因素,並總結小兒科指導方針的建議,以確保最佳的營養照護。 PubMed DOI

兒童高血壓在全球,尤其是韓國,正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韓國在診斷和治療兒童高血壓上面臨挑戰,因為國際指導方針存在差異,且缺乏適合韓國青少年的參考血壓值。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韓國兒童高血壓工作組制定了專門的臨床指導方針,結合臨床證據和專家意見,並考量當地特點。這些指導方針旨在改善高血壓的預防與管理,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PubMed DOI

中美洲北部慢性腎臟病問題嚴重,兒童腎臟照護資源極度不足,腎衰竭兒童多用腹膜透析,移植和專科醫師都很少。雖有公立醫療支援,腎臟基金會也很重要。文章呼籲需跨國合作,提升兒童腎臟病的預防、治療和資源分配。 PubMed DOI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兒童腎臟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比高收入國家高,主要是因為診斷和治療資源不足,很多孩子沒被發現或治療。問題包括醫療資源短缺、經濟困難和可預防的感染。建議推動平價透析、加強醫療訓練、發展新診斷工具,並促進國際合作,呼籲全球投入更多資源改善現況。 PubMed DOI

有慢性腎臟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因腎功能變化、洗腎、用藥和飲食等,容易出現鎂和微量元素失衡。建議定期檢查血中鎂濃度,微量元素則依臨床狀況評估。生長不良或有蛋白尿的孩子要特別注意鎂、銅、碘、鋅和硒。建議用系統性方式評估與管理,還需要更多研究釐清細節。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第3到5期患者,蛋白質吃太少(小於0.6 g/kg/天)或太多(超過1.3 g/kg/天)都不好。建議一天攝取0.6到0.8 g/kg蛋白質,並依個人生活習慣、文化和資源,量身打造飲食計畫。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控制蛋白質攝取,建議減少動物性蛋白,多選植物性蛋白並搭配多樣化食材,補足必需胺基酸。這篇綜述會說明CKD患者建議的蛋白質量、選擇原則,以及如何長期維持這些飲食習慣。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需求會隨年齡變化,兒童需支持成長,成人重點在延緩病情,老年則預防虛弱。營養計畫要個人化,考量口味、方便性及共病。從小建立健康習慣、提升健康素養,並規劃醫療銜接,有助於病人和家庭更好管理營養,提升腎臟健康與生活品質。 PubMed DOI

2024年KDIGO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要維持地中海飲食或素食、規律運動、戒菸、減重和低鹽飲食。蛋白質建議每天每公斤0.8克,部分非糖尿病患者可更低。藥物治療包括RAS抑制劑、SGLT2抑制劑、MRA(如finerenone),糖尿病腎病變可用GLP-1受體促效劑。降尿酸和矯正酸中毒已不再建議常規使用。 PubMed

這項針對2到18歲慢性腎臟病兒童的研究發現,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盛行率差異很大(13.3%~46.7%),晚期CKD更常見,且和感染住院率較高有關。肌肉量減少是最明顯的PEW指標。建議針對CKD兒童要用適合年齡的營養評估方式。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