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泰國一項針對新診斷高血壓成年人的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發生率為每千人年5.7例。年紀大、男性、BMI異常、合併慢性病者風險較高。使用statin可降低風險,SGLT2抑制劑和GLP-1促效劑則有潛在保護效果,但還需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房顫動(AF)和糖尿病(DM)患者中風風險的影響,並分析年齡的變化。研究涵蓋了9,669名患者,結果顯示SGLT2i能顯著降低75歲以下患者的中風風險,但在75至89歲的患者中風險中性,而90歲以上的患者則顯著增加中風風險。這強調了在開立SGLT2i時,必須仔細考慮患者的年齡。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臟衰竭住院患者新發心房顫動(AF)的影響。分析了3,953名無AF病史的患者,結果顯示18.2%在一年內發展為AF。使用SGLT2i的患者AF風險顯著降低(風險比0.69),且在不同類型的心臟衰竭中均有此現象。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使用SGLT2i的患者AF無事件生存率較佳,且發生AF的患者中,SGLT2i使用者的發生率較低,AF發作時間也延遲。總體而言,SGLT2i療法能顯著降低HF住院後發展AF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兩種抗糖尿病療法——SGLT2抑制劑和GLP1激動劑,對2型糖尿病患者新發心房顫動和中風風險的影響。透過系統性回顧六項研究,涵蓋847,028名患者,結果顯示SGLT2治療的患者新發心房顫動風險顯著較低(RR=0.76),而中風風險則無顯著差異(RR=1.09)。男性被認為是新發心房顫動風險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議進一步探討,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心房顫動(AF)與心臟衰竭(HF)患者的關聯,特別是SGLT2抑制劑的影響。研究分析了260名HF患者,結果顯示接受SGLT2i治療的患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較低。這強調了SGLT2抑制劑在心血管健康上的潛在好處,建議其可能有助於延遲HF患者中AF的發作,對預防併發症具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這份統合分析顯示,semaglutide(尤其是口服劑型)能顯著降低新發心房顫動的風險,整體降幅約17%,口服劑型甚至高達52%。這效果不受BMI、血糖或SGLT2抑制劑影響,代表semaglutide對預防心房顫動有明顯幫助。 PubMed DOI

年長洗腎患者中,iPTH濃度過低(<150 pg/mL)會增加心房顫動風險,和iPTH介於150到<300 pg/mL相比,風險更高;但iPTH過高(≥300 pg/mL)則沒有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換句話說,只有iPTH太低才會獨立提高心房顫動的發生率。 PubMed DOI

一項針對逾11,000名同時有第二型糖尿病和心房顫動患者的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使用tirzepatide可明顯降低心房顫動相關治療、心衰竭、中風及死亡風險,且各類患者都受益。不過,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來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一項針對健康年長者的大型研究發現,即使尿液白蛋白(UACR)濃度偏低,也會增加心房顫動(AF)風險。UACR每增加一倍,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就多16%,即使考慮其他因素,這關聯還是存在。定期檢查尿液白蛋白,有助於早期發現心房顫動高風險的長者。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能降低心房顫動風險,效果在收縮功能減退型心衰竭(HFrEF)患者最明顯。對於收縮功能較好或高血壓嚴重、射出分率高的患者,效果就沒那麼明顯。目前這些發現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PubMed DOI

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服用SGLT2抑制劑的心房顫動患者,不論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死亡率、住院率、進一步治療需求及心臟驟停風險都比沒用的人低。SGLT2抑制劑可能對AF患者有額外保護,但還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確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