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病(CKD)在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後越來越常見,約有一成病人在半年內發生。年紀較大、血液疾病拖比較久,會增加CKD風險;但如果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反而比較不容易得CKD。隨著HSCT存活率提升,CKD已成為重要共病,需特別注意高風險族群。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接受腎臟腫瘤治療的兒童中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生率及風險因素,並探討其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1年間147名患者的數據,發現71%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AKI,主要在腫瘤切除術後48小時內。大部分AKI事件是可逆的,但有16名患者多次發作。治療後一年,有13%的患者被診斷為CKD,風險因素包括經歷AKI、使用多種藥物及低eGFR。研究強調了早期檢測和預防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重症急性腎損傷(AKI)需要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重症兒童在九年間的不良結果。217名患者中,近一半在醫院內去世,平均住院42.71天,ICU住26.88天,使用呼吸器21.04天。高基線腎小管過濾率(eGFR)、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輸血次數及液體平衡百分比(PFB)等因素與高死亡率相關。長期追蹤中,16%患者在1.3年內去世,23%倖存者面臨慢性腎病風險。研究強調可調整的風險因素對短期及長期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加泰羅尼亞腎衰竭患者的癌症發生率,結果顯示透析患者的癌症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SIR 2.11),而腎臟移植者的風險接近四倍(SIR 3.82)。研究分析了2003至2021年間21,595名透析患者和8,037名移植者的數據,並連結腎臟及癌症登記資料。年輕患者、腎小球疾病患者及移植時間較長者的癌症發生率較高。特定癌症方面,透析患者的腎臟癌和甲狀腺癌,以及移植者的皮膚癌均顯著增加,顯示腎衰竭人群中癌症的重大負擔,強調針對性健康政策的必要性。 PubMed DOI

CHIP是一種常見、跟年齡有關的血液異常,不只會增加血癌和心臟病風險,也和慢性腎臟病及急性腎損傷有關,這些關聯不受傳統危險因子影響。現有證據顯示CHIP和腎臟疾病有關,但還需要更多研究釐清兩者關係,抗發炎治療可能對CHIP患者的腎臟有幫助。 PubMed DOI

這項針對50位HSCT後發生CKD的病人研究發現,最常見的腎臟病理型態是TMA和MN。TMA主要造成腎功能異常,MN則以腎病症候群為主。MN病人對治療反應較好,整體五年存活率和腎臟存活率都很高,大多數病人對類固醇合併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不錯,尤其是MN病人。 PubMed DOI

這項來自低中收入國家的前導研究發現,兒童加護病房住院病童有15%發生急性腎損傷(AKI),其中8%在三個月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18%有CKD風險。AKI超過48小時者,後續腎臟問題風險更高。研究強調需進一步調查與追蹤。 PubMed DOI

這項針對敘利亞兒童慢性腎臟病的研究發現,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是最常見原因。腎小球疾病的兒童惡化速度最快。蛋白尿、高血壓等風險因子會加速病情惡化,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則沒明顯影響。及早控制高血壓和蛋白尿,有助延緩病程進展。 PubMed DOI

這份回溯性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一的歌舞伎症候群患者有腎臟或泌尿道異常,其中34%會發展成慢性腎臟病。年紀較小時被診斷或有雙側腎臟異常者,風險更高。建議定期檢查和追蹤腎功能,有助於及早發現和管理相關問題。 PubMed DOI

CAR T細胞治療對血液癌很有效,但常見副作用是急性腎損傷(AKI),多半發生在治療後一週內,且通常一個月內會自行恢復。高風險族群包括本身有腎臟病、出現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神經毒性,或使用抗生素、顯影劑者。AKI多屬輕微,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針對預防及長期影響。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常會進展成慢性腎臟病(CKD),中間過渡期稱為急性腎臟病(AKD),這階段會影響病人長期健康。本文整理AKI後發生AKD的機率、危險因子及影響,並強調需跨科別合作、規劃後續照護,才能提升病人預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