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綜述整理了目前關於甲狀腺疾病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皮膚問題的影響,並探討甲狀腺功能異常如何導致或加重皮膚症狀。希望藉此提醒大家重視甲狀腺功能異常在CKD皮膚併發症中的角色,提升診斷與治療的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病症候群(NS)與尿中蛋白質損失有關,可能引發甲狀腺功能障礙。本研究評估42名重度NS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發現36%有正常甲狀腺功能病症,31%則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對照組僅5%。NS患者的甲狀腺刺激激素(TSH)較高,游離甲狀腺激素較低,且26%需補充左甲狀腺素。研究建議定期評估NS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並探討甲狀腺功能與凝血障礙的關聯。 PubMed DOI

白雪公主的故事理想化了白皙的皮膚,這與腎臟科面臨的問題有關:美白霜對腎臟健康的危害。這些產品常含有氫醌、汞和砷等有害物質,因文化信仰將淺色皮膚視為美麗,導致廣泛使用。儘管有禁令,這些產品仍在流通,對健康造成風險,特別是腎臟。汞會干擾黑色素生成,長期接觸可能損害腎臟及其他器官。研究顯示,含汞的美白霜與腎病綜合症有關,治療需停止使用並可能需要藥物介入。這篇文章強調了加強監管和提高公眾意識的必要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相關的癢感(CKD-aP)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深遠。本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000年至2024年6月間的29項研究,涵蓋147,174名CKD患者,發現生活品質、睡眠品質、焦慮和死亡率等以患者為中心的結果受到CKD-aP的顯著影響。特別是透析前、接受腹膜透析及選擇保守治療的患者資料較少。研究指出,CKD-aP的嚴重程度與不良結果相關,強調需制定有效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整體福祉。未來研究應聚焦於這些特定群體。 PubMed DOI

尿毒性次級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SHP)是慢性腎病-礦物質與骨骼疾病(CKD-MBD)的一種狀況,主要因礦物質失衡導致甲狀旁腺激素(PTH)升高。除了PTH,最近研究發現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和klotho也影響SHP的發展。FGF23的合成受血清磷和代謝過程影響,而骨骼對PTH的抵抗性則因Wnt-β-catenin信號通路和腸道微生物群變化而加劇。了解這些因素對於制定針對SHP的治療方案非常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遺傳分析發現,甲狀腺刺激素(TSH)偏高會導致腎功能變差,特別是在東亞和歐洲族群中。不過,其他甲狀腺指標(像是fT4、TPOAb)沒看到明顯影響。未來慢性腎臟病的管理,建議要把TSH這個因素納入考量。 PubMed DOI

隨著年紀增長,加上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骼異常,會讓長者骨頭更脆弱、血管更容易鈣化,也更容易虛弱。礦物質失衡和FGF23-Klotho路徑異常,會提高骨折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早治療很重要,因為多重用藥、肌少症和認知退化都會讓健康狀況更糟。這群高風險族群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改善治療和降低骨折風險。 PubMed DOI

最新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對男女影響不同。男性腎功能惡化較快,心血管死亡率高,常見貧血等問題;女性則在心肌梗塞住院後死亡率較高,洗腎時心血管事件也較多。荷爾蒙和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未來治療應考慮男女不同需求。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相關搔癢症在洗腎患者中很常見,約有四成病人會遇到,卻常被忽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種搔癢多半對稱分布,常見於背、四肢、胸部和頭部,診斷上不易,需排除其他原因。正確辨識有助於改善治療效果和照護品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和風險都比一般人高,除了常見危險因子,還有腎臟病特有的問題。雖然診斷較困難,但有簡單篩檢工具可用。治療上需考量CKD患者的特殊需求,建議多管齊下,包括生活調整、藥物和手術。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腹膜透析患者會有慢性腎臟病相關搔癢。三個月內血清磷酸鹽有四種變化型態,不論暫時或持續偏高,都會增加搔癢風險,只有緩慢上升型沒關聯。結果強調控制血清磷酸鹽對降低搔癢很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