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一名61歲有心臟病的男性,服用empagliflozin後出現全身癢、皮疹和發燒,檢查發現白血球和嗜酸性球上升,肝腎功能異常。醫師診斷為DRESS症候群,推測和empagliflozin有關。停藥並給予類固醇治療後,三週內症狀明顯改善。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某些藥物可能引發牛皮癬,導致新症狀或病情惡化。臨床表現多樣,可能出現局部斑塊、掌跖受累、指甲問題,甚至廣泛紅皮病。雖然組織病理特徵與傳統牛皮癬相似,但某些指標如缺乏乳頭上皮變薄及嗜酸性粒細胞的存在,可能暗示與藥物有關。報告中一名76歲男性在使用dapagliflozin後出現牛皮癬,停藥後病變消退,強調了藥物引起牛皮癬的可能性,特別是症狀與用藥時間相關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系統性回顧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相關的不良藥物反應(ADRs),分析了2013年到2024年的FAERS數據。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和empagliflozin的ADRs報告數量較高,分別為173和214,而canagliflozin則為93。最常見的ADRs與感染及生殖系統疾病有關,特別是尿道和生殖系統的炎症性疾病。研究建議對高風險人群進行監測,並考慮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選擇canagliflozin或其他替代藥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04年至2023年間與'empagliflozin'相關的不良事件,使用FAERS數據庫,共檢視20,734份報告,發現322個顯著不良事件。與其他抗糖尿病藥物相比,'empagliflozin'與特定不良事件有顯著關聯,還發現了如胰腺炎、腸胃炎、腦梗塞和心臟手術等意外事件。這些不良事件的中位發生時間為28天,許多案例在治療的第一個月內出現。研究結果為臨床監測和安全評估提供了重要見解。 PubMed DOI

藥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DIIHA)雖然罕見,但對治療如第二型糖尿病(T2DM)等疾病卻可能造成嚴重影響。本文報告一名52歲白人男性,因使用dapagliflozin後出現黃疸和疲勞,經檢查發現外血管溶血跡象,最終確診為DIIHA。隨即停藥並接受輸血及糖皮質激素治療,病情穩定。此案例強調了DIIHA診斷的挑戰及迅速處理的重要性,並提醒醫療人員注意此類不良反應。 PubMed DOI

一名患有Rabson-Mendenhall症候群的糖尿病患者,使用empagliflozin一年後血糖明顯改善,但第十一個月出現腎臟鈣化。調降藥物劑量後,血糖控制依然良好,尿鈣也下降。這案例探討SGLT-2抑制劑可能與腎臟鈣質沉積有關。 PubMed DOI

這篇病例報告描述一名77歲糖尿病男性,在心導管手術和短暫禁食期間,服用SGLT2抑制劑後發生正血糖性酮酸中毒(EDKA)。即使胰島素分泌正常,仍可能出現此嚴重併發症。報告也說明了相關機轉及處理方式,提醒臨床醫師注意。 PubMed DOI

一名30歲男子用Semaglutide(Ozempic)後,臉和頭皮出現鱗狀紫紅疹,確診為盤狀紅斑性狼瘡(DLE),但沒有全身性狼瘡。停藥並用外用藥後,皮膚明顯改善。這案例提醒,雖然罕見,Semaglutide還是有可能引發藥物性皮膚狼瘡。 PubMed DOI

這篇病例報告描述一名46歲糖尿病女性,使用SGLT2抑制劑並準備做子宮鏡手術時,發生正血糖性酮酸中毒和甲狀腺風暴。她有噁心、嘔吐、高燒和心跳過快等症狀。報告提醒這種組合很罕見但危險,醫師要及早發現並迅速治療,以降低風險。希望提升臨床醫師的警覺和處理能力。 PubMed DOI

GSD Ib會造成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和功能異常,導致反覆感染。傳統用GCSF治療,但新研究發現糖尿病藥empagliflozin能改善白血球問題,減少感染,提升生活品質,且安全性佳。SGLT2抑制劑像empagliflozin,未來有望成為GSD Ib新療法。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像 empagliflozin,雖然主要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但有機會引發正血糖性糖尿病酮酸中毒(EDKA),血糖正常卻會嚴重酸中毒。這篇案例是一位 74 歲女性,因外傷和敗血症,在用藥下發生 EDKA,停藥並給予治療後五天內改善。使用這類藥物時,特別在 ICU,要每天評估,避免 EDKA 發生。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