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sorafenib和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henagliflozin)一起用時,會讓彼此在血液中的濃度變高,主要是因為清除速度變慢。這可能跟藥物運輸蛋白和代謝酶有關。臨床上如果要合併使用,建議要調整劑量,以免副作用增加,確保用藥安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系統性回顧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相關的不良藥物反應(ADRs),分析了2013年到2024年的FAERS數據。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和empagliflozin的ADRs報告數量較高,分別為173和214,而canagliflozin則為93。最常見的ADRs與感染及生殖系統疾病有關,特別是尿道和生殖系統的炎症性疾病。研究建議對高風險人群進行監測,並考慮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選擇canagliflozin或其他替代藥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empagliflozin'和'sacubitril/valsartan'及其聯合使用對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心臟衰竭的影響。研究在大鼠身上誘導心臟衰竭,並確認射血分數下降。隨後,這些大鼠接受了不同的治療,持續4週。結果顯示,所有治療都有心臟保護效果,但聯合使用效果最佳,主要透過增強抗氧化能力。研究建議,早期使用這兩種藥物可能對心臟衰竭治療有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與潛在腎毒性藥物聯合使用的腎毒性風險,特別是急性腎衰竭(ARF)。研究分析了超過440萬份不良事件報告,發現1,636例ARF與SGLT2i的聯合使用有關,特別是與利尿劑、降脂藥和抗凝劑的組合。dapagliflozin與cefazolin的組合風險最高,男性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這項研究確認了SGLT2i與利尿劑或NSAIDs相關的ARF風險,並揭示了與其他藥物的新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empagliflozin'對環磷酰胺引起的神經毒性在大鼠中的影響。32隻雄性Wistar大鼠被分為四組,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組和聯合治療組的總硫醇水平較環磷酰胺組高,顯示出一些生化變化。然而,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組織損傷未改善,且聯合使用反而增加壞死。總體而言,'empagliflozin'未能保護神經,甚至可能有神經毒性。對於接受這兩種治療的糖尿病癌症患者,需進一步研究'empagliflozin'的影響。 PubMed DOI

肝細胞癌(HCC)與代謝變化有關,受到癌基因c-Myc的影響。Empagliflozin(EMPA)是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顯示出在癌症治療中的潛力。本研究探討了c-Myc、EMPA與HCC中的mTOR通路的關係。研究發現,c-Myc過度表達會增加SGLT2的水平,而EMPA能有效抑制c-Myc轉染細胞的增殖,並與mTOR互動,抑制其活化。這顯示EMPA可能成為延緩HCC發展的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接受標準治療的胃腸道癌症患者的潛在好處。研究分析了2013至2023年間的9,846名患者數據,結果顯示使用SGLT2i可顯著提高男性(HR 0.568)和女性(HR 0.561)的生存率,且住院率較低(男性OR 0.684,女性OR 0.590)。這些好處在不同的癌症亞型中均一致,且未見顯著不良反應。研究建議進一步臨床試驗以驗證這些結果並確定最佳使用條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能有效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降低腎絲球過濾率(GFR),而DPP-4抑制劑linagliptin則沒有這效果。即使兩藥合併使用,empagliflozin的腎臟保護力依然明顯,且餐後也有效。這顯示empagliflozin對腎臟有益,無論是否搭配linagliptin。 PubMed DOI

癌症患者常因治療增加心臟和腎臟問題風險。SGLT2抑制劑(如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原本用於糖尿病,現在證實對心腎都有保護力,連非糖尿病患者也有效。這類藥物能減少發炎、改善心臟能量代謝,有望成為癌症患者心腎保護的重要新選擇,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糖尿病藥 canagliflozin 可改善實驗性肝癌老鼠的肝功能,降低癌症和發炎指標,肝臟組織也較健康。其作用機制是活化 AMPK、抑制 HIF-1α/YAP/TAZ 路徑,顯示 canagliflozin 有望成為治療肝癌的新選擇。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像 canagliflozin、dapagliflozin,除了治療糖尿病,現在也被發現有抗癌潛力。它們能阻斷腫瘤細胞吸收葡萄糖,干擾腫瘤生長,還能增強化療、放療效果,降低抗藥性。不過副作用和抗癌機制還不明,臨床應用有限,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安全性和療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