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最新統合分析發現,tenapanor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磷酸鹽,達標率也比安慰劑高。不過,tenapanor較常引起腸胃不適,特別是腹瀉。目前證據僅來自4到8週的短期研究,還需要更長期的資料來確認其療效和安全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篇綜合評估回顧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a)和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ns-MRA)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研究涵蓋19項綜合分析和44項隨機對照試驗,共86,150名參與者。結果顯示,SGLT2i在降低心血管事件、腎病進展及不良事件風險方面表現最佳,顯示出其卓越的療效和安全性,優於GLP1a和ns-MRA。總體而言,這三種治療都有益,但SGLT2i最為突出。 PubMed DOI

腎性貧血在非透析慢性腎病(ND-CKD)患者中相當普遍,對口服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本研究評估了enarodustat這種藥物在治療ND-CKD貧血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在中國48個中心進行,156名參與者隨機接受enarodustat或安慰劑,為期8週,隨後皆接受enarodustat治療。結果顯示,enarodustat組的血紅蛋白顯著增加,且大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維持良好水平。安全性方面,enarodustat與安慰劑相當,顯示耐受性佳,成為ND-CKD貧血患者的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第二型糖尿病(T2D)和肥胖是慢性腎病(CKD)和末期腎病的風險因素。本研究評估tirzepatide對腎臟的益處和安全性,基於15項隨機對照試驗(RCTs)的數據。結果顯示,tirzepatide在10 mg和15 mg劑量下,顯著降低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且不影響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此外,tirzepatide未增加腎臟不良事件的風險。雖然短期數據顯示其對腎臟有益,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長期影響。 PubMed DOI

Etelcalcetide於2016/2017年上市,針對慢性腎病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進行研究。這篇回顧總結了其對生化指標、心血管健康、骨骼結果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研究顯示,etelcalcetide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甲狀旁腺激素、鈣、磷及FGF23,可能改善骨骼健康,並與左心室肥厚減少及骨鈣素增加有關,顯示心血管潛在益處。然而,目前缺乏專門研究其對骨折率、心血管結果及全因死亡率的影響。 PubMed DOI

本研究分析了70項隨機對照試驗,更新透析病人使用降磷藥物的證據,參與者共15,551名。結果顯示,sevelamer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sucroferric oxyhydroxide和tenapanor也有良好表現。煙酰胺的胃腸道事件風險最高,lanthanum和sucroferric oxyhydroxide則顯著降低冠狀動脈鈣化分數。使用鈣基藥物的病人血清鈣較高,iPTH較低。研究強調在臨床決策中需考量這些藥物的潛在益處與風險。研究已在PROSPERO註冊(CRD42022328388)。 PubMed DOI

歷史上,醫院藥師在血液透析病人的血磷管理中參與不多,但最近研究顯示這可能是個有效的方法。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藥師介入的實驗組血磷水平顯著降低,且血鈣水平改善,對照組則無明顯變化。研究還指出,慢性腎病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居住在農村、高血壓、低教育程度和低收入職業。總體來看,藥師在醫療團隊中的角色對改善病人結果及降低醫療成本至關重要。 PubMed DOI

一項納入45個隨機試驗的系統性回顧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不論是否洗腎,補充鐵劑(口服或靜脈注射)能降低心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減少嚴重不良事件。不過,對於未洗腎的患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鐵劑的臨床效益。 PubMed DOI

AP306是一種新型口服藥,針對洗腎且高磷血症的病人,12週內降血磷效果比現有的sevelamer carbonate更好,約多20%病人能達標。主要副作用是輕到中度腹瀉,整體安全性和耐受性都不錯,有望成為更有效的降磷新選擇。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分析138篇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常出現高血鉀,不管有沒有用RAAS抑制劑都一樣。高血鉀會讓健康變差、住院率上升,也讓醫師不敢用足夠的RAAS抑制劑,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的病人,影響健康和醫療支出。建議未來要加強高血鉀和藥物管理的研究與實務。 PubMed DOI

這項初步研究發現,延釋型calcifediol(ERC)能安全提升透析末期腎臟病患者的維生素D濃度,穩定副甲狀腺激素(iPTH)水準,且不會造成高血鈣或高血磷。ERC有望幫助預防這類患者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惡化。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