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只需2個基因的分子分類器,可準確診斷腎臟移植排斥(ABMR和TCMR),且能預測移植物失敗。這方法在不同族群和平台都適用,連傳統組織學沒發現排斥時也能偵測,有望讓臨床診斷更簡單、準確。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分析腎移植活檢中T細胞介導排斥,使用MMDx檢測。結果顯示MMDx可重新分類為mTCMR。在TCMR病例中,分子排斥率高,且有供體特異性抗體。MMDx可檢測mAMR,但無法檢測純粹mTCMR,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在腎移植醫學中,改善長期結果很重要。目前診斷和治療排斥反應靠組織活檢,但缺乏早期疾病特異性標記會影響準確診斷。了解晚期移植物失敗的過程對於開發治療很重要。整合大規模方法到活檢分析中,可以提供新見解。然而,在臨床上實施這些工具有障礙。質譜成像是一種未充分利用的技術,有潛力增強移植研究。 PubMed DOI

一項研究評估了使用分子檢測來診斷腎移植活檢中的抗體介導排斥反應。活檢被分為三組:符合排斥標準的、排斥狀態不確定的,以及對照組活檢。結果顯示,整合分子檢測使一些活檢被重新分類為抗體介導排斥反應,導致移植物存活率下降。這表明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分子工具來診斷排斥反應可能具有潛在益處。 PubMed DOI

EU-TRAIN研究旨在評估非侵入性生物標記,以監測腎臟移植的排斥反應,對象為九個歐洲中心的成人患者。研究期間為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分析了19種血液信使RNA及四種非HLA抗體,並檢測抗HLA供體特異性抗體(DSA)。結果顯示,CD4基因表達和抗HLA DSA與排斥反應有顯著關聯,特別是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其他生物標記未顯示顯著關聯,顯示需進一步研究非侵入性生物標記在腎臟移植中的應用。 PubMed DOI

免疫性損傷對長期腎臟移植失敗影響深遠,主要表現為排斥反應,這些反應可由免疫細胞或抗體引起。及早偵測免疫損傷對維持移植物功能至關重要,但傳統的腎功能指標如血清肌酸酐敏感性不足,無法有效監測免疫狀況。因此,新的生物標記被開發出來,以改善排斥反應的檢測和治療反應評估。本文探討了目前可用的生物標記及其臨床有效性,並強調需要進行前瞻性研究以驗證這些新檢測方法的實用性。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調控細胞死亡(RCD)在移植後同種移植物纖維化中的角色,以提升移植物存活率。研究利用微陣列轉錄組分析和單核細胞測序數據,識別出差異表達的RCD基因,並評估九種RCD模式的富集情況。結果顯示,RCD活化在實質細胞和非實質細胞間存在異質性,並發現與腎臟纖維化相關的9基因簽名(RCD風險分數)能有效預測移植物存活率。研究還指出RCD途徑與免疫特徵的關聯,並提出潛在的治療靶點。 PubMed DOI

缺血再灌注損傷(IRI)對腎臟移植造成重大挑戰,常導致不良長期結果。研究分析了八個基因表達數據庫中的腎臟移植樣本,重點關注18種程序性細胞死亡(PCD)模式,識別出四個IRI亞型。PCD-A與最差預後相關,而PCD-D則顯示最佳預後。研究還利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預測模型,能有效評估移植物損失風險,為改善腎臟移植後病人管理提供了新見解。 PubMed DOI

最近研究發現,腎臟移植受者中,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血清肌酸酐穩定的情況下仍可能出現急性排斥反應。本研究旨在透過尿液生物標記物CCL2、CXCL9、CXCL10和VEGF-A,建立風險算法來識別排斥反應的風險。研究分析了517個腎臟活檢樣本,並在174個兒童樣本中驗證,結果顯示該算法具備高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能有效區分低風險與高風險患者,對改善移植後監測具重要意義。 PubMed DOI

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用尿液檢測4個基因外泌體mRNA的新方法(ExoTRU),能非侵入性偵測並區分不同腎臟移植排斥反應。這項檢測靈敏度高達94%,即使腎臟切片沒發現異常,也能預測不良結果。驗證結果顯示,這方法有機會減少約45%的不必要腎臟切片,對移植病患的風險評估和管理很有幫助。 PubMed DOI

這項大型腎臟移植研究發現,測量尿液 CXCL9 和 CXCL10 對偵測排斥反應的幫助有限。CXCL9 雖然診斷準確性略有提升,但不足以影響臨床決策,CXCL10 則無明顯效益。整體來說,這些尿液生物標記在移植後一年內,並未優於現有的臨床監測方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