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針對58位嚴重AAV患者,採用極短期類固醇合併rituximab和低劑量cyclophosphamide治療。大多數人很快達到且維持緩解,腎功能也有改善,副作用(如感染、糖尿病)比傳統長期類固醇療程少。這顯示極短期類固醇療法對高風險副作用患者來說安全又有效,但還需更多對照研究確認。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自體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是一種嚴重的小血管炎症疾病,過去常導致死亡。隨著免疫抑制療法的發展,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改善,但藥物毒性仍然是個問題。近期的臨床試驗優化了治療方案,包括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並對B淋巴細胞功能的理解也改變了治療策略。這份文件整合了內科、腎臟科和風濕病學的最新證據,提供基於證據的臨床指導,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抗腎小球基底膜疾病的特徵是針對IV型膠原蛋白的抗體,會引發腎小球腎炎和肺泡出血。有效治療如血漿置換、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酰胺至關重要。研究顯示,利妥昔單抗在67名患者中,整體存活率達91%,腎臟存活率67%。接受二線治療的患者腎臟存活率更佳(73%對46%)。儘管有偏見等限制,利妥昔單抗顯示良好安全性和療效,適合在環磷酰胺不適合時考慮使用。 PubMed DOI

ANCA相關血管炎患者心血管風險明顯增加,像是心肌梗塞、中風等機率都較高,除了常見危險因子,還有疾病本身和治療影響。治療時要積極控制心血管風險,也要小心使用免疫抑制劑。雖然治療進步,但長期心血管併發症仍多,顯示需要更好的預測工具和個人化照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rituximab(RTX)單獨治療兒童特發性腎病症候群,6週內完全緩解率明顯低於類固醇(33.3%比100%),但對RTX有反應的孩子後續都沒復發,類固醇組則常復發。兩組安全性和類固醇總暴露量差不多。總結來說,RTX誘導緩解效果較差,但有反應者緩解較持久。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針對20位對rituximab無效的PLA2R相關膜性腎病變患者,使用obinutuzumab治療後,有80%達到緩解(10%完全、70%部分),且大多數人B細胞耗竭、免疫學緩解,沒出現嚴重副作用。obinutuzumab對這類難治型患者看來有效又安全,但多為部分緩解,追蹤時間也偏短。 PubMed DOI

這項單中心研究針對17位對rituximab無效的PLA2R相關膜性腎病變患者,改用obinutuzumab治療。追蹤約一年後,有94%病患達到完全或部分緩解,且多數在4到6個月內見效。obinutuzumab有機會成為rituximab無效患者的新選擇,但還需要更多大型研究來證實。 PubMed DOI

Rituximab治療後,B細胞長期耗竭(超過2年)很罕見,只佔約2%,多半發生在有自體免疫疾病且曾用過細胞毒性藥物的患者。這雖然有助於疾病長期控制,但感染風險也會明顯增加,約一半患者會反覆或嚴重感染,部分需免疫球蛋白治療,甚至有三分之一因此過世。總之,療效持久但要注意感染問題。 PubMed DOI

對於因 ANCA 血管炎導致末期腎病的病人,腎臟移植比持續透析明顯提升存活率。法國研究顯示,移植後十年存活率達 72%,而透析僅 28%。因此,及早評估並增加移植機會對這類病人非常重要。 PubMed DOI

口服methylprednisolone可明顯降低IgA腎病患者腎衰竭風險並延緩腎功能惡化,無論蛋白尿或eGFR數值如何。不過,嚴重副作用風險也較高,特別是eGFR低於30時,使用類固醇的風險可能大於好處。建議高風險患者可考慮使用,但腎功能差或易有副作用者需謹慎評估。 PubMed DOI

本研究針對AAV-GN病人,發現現有預測腎臟預後的工具效果有限。團隊分析腎臟切片後,找出150個免疫相關基因有顯著變化,並開發出全新12基因分子標記,預測腎臟存活率的準確度大幅優於傳統組織學評分。這項分子標記有望提升AAV-GN病人的個人化治療與預後判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