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中國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成人,口服鐵多醣複合物維持鐵狀態的效果不輸靜脈注射iron sucrose,24週內兩組的血紅素和安全性也差不多。這表示口服鐵對這類患者來說,是有效又安全的靜脈鐵替代方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ASCEND-D試驗的亞組分析評估了口服藥物daprodustat與darbepoetin alfa在慢性腎病(CKD)腹膜透析(PD)貧血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納入340名患者,daprodustat組血紅素平均變化為0.38 g/dL,略高於darbepoetin alfa的0.23 g/dL。兩組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相似,分別為23.4%和27.2%。daprodustat與較低的血清hepcidin水平相關,但在其他鐵參數及不良事件方面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daprodustat被支持作為PD貧血患者的有效且安全替代選擇。 PubMed DOI

腎性貧血在非透析慢性腎病(ND-CKD)患者中相當普遍,對口服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本研究評估了enarodustat這種藥物在治療ND-CKD貧血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在中國48個中心進行,156名參與者隨機接受enarodustat或安慰劑,為期8週,隨後皆接受enarodustat治療。結果顯示,enarodustat組的血紅蛋白顯著增加,且大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維持良好水平。安全性方面,enarodustat與安慰劑相當,顯示耐受性佳,成為ND-CKD貧血患者的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鐵羧基麥芽糖在居家血液透析兒童患者中,替代鐵蔗糖的效果。結果顯示,鐵羧基麥芽糖能顯著提升血紅素、轉鐵蛋白飽和度及網狀紅血球血紅素含量,且效果持續至少三個月。與鐵蔗糖相比,注射次數減少約十倍,成本也節省約五倍。總體來說,這項研究顯示鐵羧基麥芽糖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方面具臨床及經濟優勢,能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PubMed DOI

Pegmolesatide 最近在中國獲得批准,用於治療慢性腎病(CKD)患者的貧血。這項研究在38個中心進行,針對非透析依賴型 CKD 患者。研究中,173名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每4週一次的皮下注射 pegmolesatide 或每週/每兩週一次的 epoetin alfa。結果顯示,pegmolesatide 組的血紅素平均增加19.2 g/l,優於 epoetin alfa 的15.4 g/l,且兩組的不良事件相似,主要為高血壓。整體而言,pegmolesatide 在提高和維持血紅素水平方面表現良好,安全性也未見新問題。 PubMed DOI

一項針對4,429位中國腹膜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血清鐵蛋白高於200 ng/mL會增加死亡風險,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鐵蛋白與血紅素的比值(ferritin/Hb ratio)比單看鐵蛋白更能準確預測死亡風險,建議定期監測這個比值來管理鐵質。 PubMed DOI

一項納入45個隨機試驗的系統性回顧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不論是否洗腎,補充鐵劑(口服或靜脈注射)能降低心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減少嚴重不良事件。不過,對於未洗腎的患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鐵劑的臨床效益。 PubMed DOI

AP306是一種新型口服藥,針對洗腎且高磷血症的病人,12週內降血磷效果比現有的sevelamer carbonate更好,約多20%病人能達標。主要副作用是輕到中度腹瀉,整體安全性和耐受性都不錯,有望成為更有效的降磷新選擇。 PubMed DOI

對沒在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roxadustat 用較低體重基準劑量,提升血紅素效果比標準劑量差,尤其是第5期CKD。不過,兩種劑量達標血紅素的比例差不多,且低劑量血紅素波動和藥物暴露較少。建議第3–4期CKD可用低劑量,第5期則不建議。安全性兩組差不多。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對需要血液透析且有貧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使用erythropoietin治療,發生重大心血管和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比roxadustat低,兩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則差不多。erythropoietin在心血管安全性上可能較佳。 PubMed DOI

Vadadustat 和 darbepoetin alfa 在治療慢性腎臟病貧血時,提升血紅素的效果差不多。在美國病人(有無洗腎都一樣),兩種藥物造成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相近。但在非美國、沒洗腎的病人,vadadustat 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因此,非美國、未洗腎患者用 vadadustat 時要特別注意。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