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PepBCL 是一套能直接從蛋白質序列預測蛋白質-胜肽結合位點的端對端方法,不需額外特徵工程。它用預訓練蛋白質語言模型自動學習序列特徵,準確率和穩定性都比現有方法好。論文也有詳細說明方法和重現步驟。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TPepRet是一個新型模型,旨在深入了解T細胞受體(TCR)與肽的相互作用,對癌症免疫療法、疫苗開發及自體免疫疾病管理非常重要。與現有工具不同,TPepRet考量了序列數據的方向性語義,提升了TCR-肽結合的準確性。它使用雙向門控遞歸單元(BiGRU)網絡來捕捉序列依賴性,並整合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全面分析。經過嚴格評估,TPepRet的表現超越其他工具,成為理解臨床TCR-肽相互作用的重要資源。源代碼可在GitHub上找到,補充數據則在Bioinformatics上提供。 PubMed DOI

抗微生物肽(AMPs)因其強大的抗微生物能力,正成為對抗抗生素抗藥性的新解決方案。傳統的AMP識別方法耗時且需大量人力,但隨著深度學習的進步,特別是蛋白質語言模型(PLMs),我們開發了PLAPD框架,利用預訓練的ESM2模型進行AMP分類。經過評估,PLAPD在準確率、精確率、特異性等指標上表現優異,顯示其作為高效AMP發現工具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聚焦於肽的自組裝,肽是形成多種結構的重要生物分子。雖然過去的研究探討了化學成分和外部條件對自組裝的影響,但缺乏全面的分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建立了一個肽組裝資料庫,結合專家整理和大型語言模型進行文獻挖掘,編輯了超過1000個實驗條目,詳細記錄肽的序列和條件。開發的機器學習模型達到超過80%的準確率,並微調了GPT模型以提升文獻挖掘的表現,進一步理解肽自組裝的機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準確識別蛋白質-DNA結合位點的重要性,對理解生物過程和推進藥物發現至關重要。傳統生化方法雖然是金標準,但因耗時耗資而不實用,因此需要高效的計算方法來預測這些位點。 文章將計算方法分為三類:模板檢測、統計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並用136個非冗餘蛋白質的基準評估14個預測模型。結果顯示,深度學習方法,特別是利用預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準確性最佳。此外,研究還探討了這些預測方法在生物研究和藥物設計中的應用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提出了PKAN新架構,結合多模態表徵和語言模型概念,能更準確預測胜肽的活性與功能,表現優於現有方法。PKAN也有助於解析影響胜肽功能的關鍵特徵,推動生物學上胜肽語言模型的發展。 PubMed DOI

NeuroScale 是新一代深度學習模型,結合演化蛋白質建模和多尺度神經網路(GoogLeNet),能精準預測神經肽(AUC 超過 0.97),不論序列相似度或長度都很穩定,非常適合用來發現神經肽和開發肽類藥物。 PubMed DOI

胜肽能自組裝成多功能材料,應用於生醫和奈米科技,但因序列多樣、實驗變異大,設計上很困難。機器學習有助於發現新型自組裝胜肽,但需高品質資料、專業知識,且要納入失敗案例。結合先進AI和可解釋分析,可加速胜肽奈米材料的研發。 PubMed DOI

作者提出一套新方法,結合半監督神經網路(Seq2Fitness)和創新最佳化演算法(BADASS),能更準確預測蛋白質適應度,並有效率產生多樣且高適應度的蛋白質序列。這方法比現有技術更省資源、效果更好,未來也有機會應用在 DNA、RNA 等其他生物序列上。 PubMed DOI

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PPIs)對生物研究和新藥開發很關鍵。現在大型語言模型(LLMs)已能從蛋白質序列分析PPIs,處理大規模資料也沒問題。不過,還有像運算量大、資料不平衡和多種資料整合等挑戰。未來會持續優化,讓LLMs在生物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PubMed DOI

UniDL4BioPep 是一套簡單好上手的機器學習工具,專門幫忙找生物活性胜肽。它用先進的蛋白質語言模型(像 ESM),大幅減少模型開發的難度和時間。就算是做濕實驗的研究人員,也能一鍵快速建立、客製化預測模型,特別適合做二元分類。本章會介紹它的技術細節和實際用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