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對於洗腎的末期腎臟病患者來說,基礎高敏感度心肌肌鈣蛋白I(hs-cTnI)數值越高,未來發生重大心臟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的風險就越高,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數相比,風險幾乎高出一倍。hs-cTnI是這些風險最重要的預測指標,非常適合用來評估這類患者的健康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本研究探討鐵相關生物標記與血液透析病人貧血及全因死亡率的關係,旨在超越傳統的臨界值分析。透過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215,927名接受透析至少三個月的病人,發現低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與較高死亡風險相關。即使在高TSAT下,血清鐵蛋白的增加也可能提高死亡風險。研究建議為透析病人制定個性化的鐵管理策略,以改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三酸甘油脂-葡萄糖指數(TyG指數)被認為是胰島素抗性和心血管疾病的預測指標。本研究針對759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TyG指數與血管病理標記(如內皮素)呈正相關,但與血管鈣化分數或心臟超音波參數無關。TyG指數最高的患者組別,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最高,且風險顯著增加。研究結果顯示,TyG指數可作為識別高心血管風險患者的臨床指標。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心臟手術後早期測量尿液細胞角蛋白20(uCK20),能有效預測哪些病人較容易發生嚴重急性腎損傷(AKI)及30天內重大腎臟不良事件。uCK20的預測能力比現有腎損傷指標更好,納入臨床評估後能大幅提升風險判斷準確度,外部驗證也證實其效果,有望成為術後早期預測AKI的重要工具。 PubMed DOI

每週做兩次血液透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猝死性心臟死亡(SCD)最常發生在透析間隔較長(3天)後的透析結束12小時內,以及短間隔後下次透析前的12小時內。SCD佔總死亡人數近29%,顯示特定透析時段風險特別高。 PubMed DOI

在急性心臟衰竭住院病人中,腎臟蛋白 OPN 和 MEPE 濃度越高,和腎功能惡化及慢性腎臟病進展有關。這兩種蛋白在住院期間和腎功能變差有獨立關聯,六個月內濃度上升也和腎臟病惡化有關,未來可望成為重要指標,但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在洗腎患者中,血清尿酸與肌酸酐比值(SUA/SCr)越高,心血管死亡風險也越高,這個比值比單看尿酸更能預測心血管死亡。不過,SUA/SCr 跟全因死亡率沒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洗腎病人如果同時有營養不良、發炎和體液過多,死亡風險會大幅提升。研究建立了一個評分工具,可預測3、5、7年存活率。建議醫師要全面評估這三項狀況,才能更好管理風險、提升預後。 PubMed DOI

這項針對5,875位腹膜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開始透析後前三個月內,若TG/HDL-C超過1.25或TC/HDL-C超過4.20,會明顯增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建議定期追蹤並積極控制這些血脂比值,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健康預後。 PubMed DOI

如果出院3個月後,成年人用cystatin C算的腎功能(eGFRcys)比用creatinine算的(eGFRcr)低30%以上,未來幾年內心衰竭住院、腎臟惡化到末期或死亡的風險都會大增。這個兩者的落差,可能有助於早期找出高風險病人,方便後續追蹤與照護。 PubMed DOI

洗腎病人,特別是有糖尿病的人,若心率變異性異常,長期死亡風險會大幅增加,尤其是心血管死亡。心率變異性檢查有助於找出高風險患者,提升風險預測準確度,並可提供更個人化的照護與預防措施。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