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Calciphylaxis 是末期腎臟病常見的致命皮膚壞死疾病,發生率逐漸上升,成因未明,無標準治療。診斷多靠臨床判斷,治療需多科合作,重點在矯正代謝、停用高風險藥物、優化透析及考慮硫代硫酸鈉。新療法持續研發中,本文也整理10點臨床建議,協助醫師提升照護品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複雜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住院病人中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這篇綜述提出了10個實用策略來管理和預防醫源性AKI,主要建議包括: 1. **識別高風險患者**:利用數據和生物標記篩選。 2. **認識診斷限制**:了解現有診斷標準的不足。 3. **實施新生物標記**:檢測亞臨床AKI。 4. **預防措施**:改善血流動力學,減少腎毒性藥物。 5. **管理重度AKI**:提供腎臟替代療法指導。 6. **呋塞米壓力測試**:識別需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 7. **監測長期結果**:注意AKI後的腎功能變化。 遵循這些策略可減少醫源性AKI的發生,改善病人健康。 PubMed DOI

瓣膜鈣化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相當普遍,會顯著提高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風險。雖然這個問題很常見,但導致心臟瓣膜鈣化的機制仍不清楚,目前的治療方法也未能有效預防。這篇綜述希望增進我們對CKD及其治療對瓣膜細胞影響的理解,並強調臨床前研究中發現的新治療靶點,同時檢視近期針對CKD患者瓣膜鈣化的臨床試驗。 PubMed DOI

以下是針對血液透析病患管理心律不整的10個建議,重點在預防與多學科合作: 1. **定期檢查電解質**:監測鉀、鈣、鎂水平,及時調整以防心律不整。 2. **優化透析計畫**:根據病患狀況調整透析時間與頻率,減少液體過載。 3. **管理液體狀態**:注意液體過載跡象,調整超濾速率,達到乾燥體重。 4. **檢討用藥**:定期檢查可能影響心律的藥物,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5. **病患教育**:強調飲食限制,特別是鉀與液體攝取。 6. **多學科合作**:與腎臟科、心臟科、營養師等合作,制定全面照護計畫。 7. **心臟監測**:對高風險病患進行持續心臟監測,及早發現問題。 8. **處理合併症**:積極管理糖尿病、高血壓等合併症。 9. **心理社會支持**:提供心理健康資源,減少壓力與焦慮。 10. **緊急應變準備**:確保工作人員接受心律不整的應對訓練。 這些建議有助於改善病患預後,降低心臟死亡風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在監獄裡很常見,但因為後勤、溝通和就醫不便,照護很有挑戰。虛擬諮詢和衛教資源有限,照護轉銜也常出問題。洗腎、腎臟移植和安寧照護取得不易。腎臟科醫師可加強風險管理、溝通和系統化照護,並與團隊分享實用建議和衛教,幫助改善收容人健康。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相關搔癢症在洗腎患者中很常見,約有四成病人會遇到,卻常被忽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種搔癢多半對稱分布,常見於背、四肢、胸部和頭部,診斷上不易,需排除其他原因。正確辨識有助於改善治療效果和照護品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骨折風險高,但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很困難。治療前要評估骨骼和礦物質代謝,必要時甚至要做骨骼切片。治療會依骨骼代謝狀態選擇不同藥物,但目前證據有限,需個別化調整。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優化治療方式。 PubMed DOI

目前針對腎衰竭患者CKD-MBD治療的臨床試驗,多半只看實驗室數據,較少關注像死亡率或心臟病這些重要臨床結果。雖然近期有LANDMARK、PHOSPHATE等試驗開始補足,但仍需更多大型、實用的臨床研究,特別是針對PTH目標,來確認積極治療是否真能改善病人預後。未來應優先考慮真實世界、具臨床意義的結果及可行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Calciphylaxis 是末期腎臟病常見的致命疾病,會造成皮膚壞死。三位同時有 calciphylaxis 和肺部鈣化的病人接受羊膜間質幹細胞治療後,皮膚傷口明顯改善,但對肺部鈣化效果有限。一人因肺部惡化過世,一人停藥後過世,另一人持續治療病情穩定。hAMSCs 對皮膚有幫助,但對肺部鈣化還需更多研究。強調早期診斷和個人化治療很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和風險都比一般人高,除了常見危險因子,還有腎臟病特有的問題。雖然診斷較困難,但有簡單篩檢工具可用。治療上需考量CKD患者的特殊需求,建議多管齊下,包括生活調整、藥物和手術。 PubMed DOI

研究團隊用5/6腎切除加高磷低蛋白飲食,建立出能模擬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血管鈣化的小鼠模型。發現p38 MAPK訊號活化與血管鈣化有關,使用抑制劑可明顯減少鈣化和腎纖維化,未來有助於開發新療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