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有嚴重疲勞,不論洗腎、換腎或未治療都一樣,影響日常生活,但多數人沒獲得足夠支持或治療。疲勞常被忽略,現有建議也不夠有效,年輕人和女性特別覺得缺乏支持。患者希望醫療團隊能更重視疲勞,提供更實用的資訊和協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顯示,雖然女性在慢性腎臟病(CKD)第3至第5期的發生率較高,但男性在腎臟替代療法的啟動和治療中仍佔主導。透過問卷調查783名患者和98名照顧者,結果發現63.1%的女性認為女性在健康管理上表現較好,男性則為56.1%。不過,無論性別,絕大多數患者和照顧者都認為治療上對所有腎病患者是平等的,並未發現基於性別的治療差異。整體來看,兩性都認同女性在健康維護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優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慢性腎病(CKD)患者中抑鬱和焦慮的盛行率,並分析影響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透過在英國六個腎臟中心進行的線上調查,共有458名參與者,結果顯示37.7%有中度至重度抑鬱,26.5%有類似程度的焦慮。超過一半的參與者曾被診斷為抑鬱,且多數人希望獲得心理健康支持。研究強調了針對CKD患者提供個性化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非貧血性缺鐵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很常見,但早期常被忽視。一項多中心試驗探討靜脈注射鐵劑對缺鐵但無貧血的CKD患者的影響,並進行質性研究了解患者的經驗及心理社會影響。研究訪談了23位參與者,發現他們普遍感受到疲憊、生活限制及情緒波動。雖然參與者認為運動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但治療效果差異不大。研究建議需加強溝通與支持,以改善CKD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腎衰竭病人在接受中心血液透析(HD)後,症狀負擔明顯增加。一項使用生態瞬時評估(EMA)的研究中,156名病人每天四次填寫白天失眠症狀量表(DISS),結果顯示HD後的正向情緒和警覺性下降,負向情緒和嗜睡/疲勞則上升。具體來說,正向情緒平均下降4%,警覺性下降2%,而負向情緒和疲勞分別增加2%和9%。這些結果顯示,腎衰竭病人在HD後的疲勞和情緒狀況顯著惡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睡眠時長、睡眠困難與慢性腎病(CKD)患者脆弱性之間的關係,分析了2005至2018年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涵蓋5,211名成年CKD患者。主要發現包括:短睡眠(少於7小時)和長睡眠(超過7小時)均增加脆弱性風險,且有睡眠困難的患者風險顯著上升。研究還發現年齡會影響這些關係,並指出脆弱性與睡眠時長之間存在U型關係,最佳睡眠時長約為7.12小時。結論強調睡眠健康策略對CKD患者脆弱性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睡眠障礙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相當普遍,隨著腎功能下降而加重,特別是在末期腎病(ESKD)中。失眠在CKD患者中的盛行率高達67%,而靜止腿症候群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也顯著增加。這些睡眠問題常伴隨疲勞,並與CKD進展、發病率及死亡率上升有關。本文探討了這些睡眠障礙的診斷、流行病學、風險因素及治療選擇,並分析了移植後的影響。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的兒童和青少年面臨嚴重的心理健康挑戰,特別是憂鬱症,這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和治療依從性。研究分析了來自53個國家的120名兒童和250名照顧者的意見,發現五大主題:身份認同掙扎、健康不確定性擔憂、職業機會失望、醫療創傷痛苦及缺乏支持的絕望。這些結果顯示CKD患者的脆弱性,強調需要改善心理支持策略,幫助他們應對恐懼和生活干擾。 PubMed DOI

洗腎病人常有認知障礙,影響生活和自理能力,也增加照護負擔。研究發現,病人常忽略或否認這些問題,醫護和病人都會自行想辦法應對,但都覺得需要更多支持和更好的評估工具。這顯示未來照護上有改善空間,應加強相關資源和管理方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護理師和腎臟科醫師常常低估血液透析病人的症狀嚴重度,和病人自述的狀況落差很大。建議應該常規使用病人自述結果量表,才能更準確掌握並處理病人的症狀。 PubMed DOI

心理行為介入(如CBT、自我效能訓練、正念、運動)可能有助提升未透析或未腎移植CKD成人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身體功能。但對憂鬱、焦慮、生活品質和腎功能的效果,目前證據有限且結果不一。未來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研究,才能確認成效並指引臨床應用。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