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針對5,875位腹膜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開始透析後前三個月內,若TG/HDL-C超過1.25或TC/HDL-C超過4.20,會明顯增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建議定期追蹤並積極控制這些血脂比值,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健康預後。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肌酸酐與胱蛋白酶 C (Cr/CysC) 比率對無尿腹膜透析 (PD) 患者的影響,納入224名患者,隨訪至2023年12月31日。結果顯示,Cr/CysC比率平均為1.85,較高的比率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 (HR = 0.330) 及技術失敗風險 (HR = 0.440) 顯著相關。即使考慮競爭風險,這些關聯依然明顯,因此Cr/CysC比率可作為無尿PD患者全因死亡和技術失敗的獨立預測因子。 PubMed DOI

開始腹膜透析(PD)後,體重增加是常見現象。最近研究針對110名患者進行了一年PD治療後的脂肪指數變化評估,包括三酸甘油脂葡萄糖指數(TyGI)、脂質累積產品(LAP)、內臟脂肪指數(VAI)和圓錐指數(CI)。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患者指數上升,且TyGI、LAP和VAI的變化與脂肪組織質量有顯著關聯。然而,這些指數的變化與患者的生存率等預後結果並無顯著關聯,建議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找出有預後價值的代謝參數。 PubMed DOI

三酸甘油脂-葡萄糖指數(TyG指數)被認為是胰島素抗性和心血管疾病的預測指標。本研究針對759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TyG指數與血管病理標記(如內皮素)呈正相關,但與血管鈣化分數或心臟超音波參數無關。TyG指數最高的患者組別,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最高,且風險顯著增加。研究結果顯示,TyG指數可作為識別高心血管風險患者的臨床指標。 PubMed DOI

一項針對4,429位中國腹膜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血清鐵蛋白高於200 ng/mL會增加死亡風險,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鐵蛋白與血紅素的比值(ferritin/Hb ratio)比單看鐵蛋白更能準確預測死亡風險,建議定期監測這個比值來管理鐵質。 PubMed DOI

這項中國研究發現,血脂指標中以AIP(血漿動脈硬化指數)和慢性腎臟病(CKD)及腎功能惡化的關聯最明顯。AIP、三酸甘油脂和殘餘膽固醇越高,CKD風險越高;而HDL-C和LDL-C越高,腎功能惡化風險較低。AIP是最強的預測指標。 PubMed DOI

中國腹膜透析患者中,基線LVEF和LVEDD的總和(LVEF+LVEDD)若低於103或高於107,都會提高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最安全的範圍是103–107,超出這個區間死亡風險會增加。 PubMed DOI

在洗腎患者中,血清尿酸與肌酸酐比值(SUA/SCr)越高,心血管死亡風險也越高,這個比值比單看尿酸更能預測心血管死亡。不過,SUA/SCr 跟全因死亡率沒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三種胰島素阻抗指標(TyG-BMI、GHR、PHR)都和洗腎病人的腹主動脈鈣化有獨立關聯。其中,PHR(血小板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預測鈣化的效果最好,未來在評估這類病人的心血管風險時,PHR特別值得參考。 PubMed DOI

洗腎病人如果同時有營養不良、發炎和體液過多,死亡風險會大幅提升。研究建立了一個評分工具,可預測3、5、7年存活率。建議醫師要全面評估這三項狀況,才能更好管理風險、提升預後。 PubMed DOI

對於洗腎的末期腎臟病患者來說,基礎高敏感度心肌肌鈣蛋白I(hs-cTnI)數值越高,未來發生重大心臟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的風險就越高,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數相比,風險幾乎高出一倍。hs-cTnI是這些風險最重要的預測指標,非常適合用來評估這類患者的健康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