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2007到2022年間,美國耳鼻喉科年會論文的女性作者比例從21.2%提升到37.9%,但資深女性作者2022年僅占22%。雖然女性參與度有增加,性別差距仍然明顯,顯示耳鼻喉科領域在性別多元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耳鼻喉科住院醫師選拔中,人工智慧模擬的決策是否受到人口統計偏見影響。研究使用OpenAI的GPT-4和GPT-4o模擬選拔委員會的決策,結果顯示RSC成員在種族、性別和性取向上存在偏見,特別偏好與自己相似的申請者。最新的ChatGPT-4o則顯示出對黑人女性和LGBTQIA+申請者的偏好,強調在選拔過程中需注意和減少這些偏見,以確保未來醫療人力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特別是ChatGPT,對男性和女性學術研究者生產力的影響。結果顯示,男性研究者在ChatGPT推出後的生產力增長比女性高出6.4%,顯示出生產力差距擴大。此外,男性研究者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頻率較高,並從中獲益更多。這些發現提醒學術機構需注意這些差異,以確保對教職員的公平評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過去十年人工智慧(AI)在醫學領域的出版增長,並預測未來將持續快速上升。研究利用OpenAI API,檢視2014至2024年期間前50本醫學期刊的出版物,最終篩選出212,620篇。結果顯示,AI相關出版物從2014年的約500篇增至2022年的超過1,000篇,比例也從2.5%增至2024年的6%以上。心臟病學和腫瘤學成為AI應用的領頭羊。預測到2030年,AI相關出版物可能達到10%。這強調了AI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及人類監督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生成式人工智慧(GAI)對耳鼻喉科住院醫師申請個人陳述的影響。研究比較GAI生成的陳述與成功申請者的陳述,並由21位評審進行10分制評分。結果顯示,GAI生成的陳述在真實性、可讀性、親和力和整體品質上均優於申請者的陳述。雖然GAI的陳述被認為結構良好,但評審者對AI生成內容的個人參與感到擔憂,這引發了對個人陳述角色及AI使用倫理的討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腎臟醫學會議中,女性主持人和高職級者較常用正式頭銜介紹講者,虛擬會議和近年來使用率也較高,但基礎科學場次最低。結果顯示,無意識偏見可能影響專業互動,提醒需推動更公平的學術環境。 PubMed DOI

自從ChatGPT-4問世後,耳鼻喉科學術論文中,AI生成文字的比例明顯增加,尤其在影響力較低的期刊和英語系國家作者中更明顯。現有AI偵測工具不夠準確,透過分析特定形容詞的出現頻率,成為辨識AI內容的新方法。未來需加強研究和透明化工具,規範AI在科學寫作的應用。 PubMed DOI

最新系統性回顧分析166篇研究,發現NLP(像是ChatGPT)在耳鼻喉科的應用越來越多,主要用於臨床決策、病人和醫學生教育、電子病歷優化及數據分析。不過,目前在臨床實務和醫學生訓練等方面的應用還不多,也需要制定更明確的研究指引。 PubMed DOI

AI和機器學習已在小兒耳鼻喉科如中耳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診斷治療展現潛力,但因缺乏兒童專屬資料、過度依賴成人模型及演算法偏誤等問題,發展受限。未來應加強兒科資料蒐集、開發專屬模型並納入心理社會因素,提升安全與成效。 PubMed DOI

紐約一項調查發現,多數醫師知道也有興趣用大型語言模型(LLM)虛擬助理,但實際用的人還不多。大家最想用在文獻審閱、病人衛教和醫療紀錄。年輕醫師、住院醫師和女性醫師興趣較高。研究建議未來要加強教育和指引,協助醫療人員安全導入LLM。 PubMed DOI

研究發現,AI生成的醫院領導者圖片比現實更常呈現男性和白人,尤其是DALL-E偏見最明顯。雖然Imagen性別較平衡,但仍以白人為主。這顯示AI圖像生成器會反映甚至加劇現有偏見,低估醫療領導的多元性。專家呼籲應用更多元的訓練資料,推動更道德的AI實踐。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