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基因檢測已從小兒科擴展到成人腎臟科,發現約兩成原因不明的慢性腎臟病其實有遺傳因素。結合遺傳學能提升治療、移植和預防效果,但也帶來倫理挑戰。要發揮腎臟基因學的好處,還需要多專科團隊合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最近的研究顯示,單基因疾病是許多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重要原因。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提升了診斷效果,幫助識別與CKD相關的基因變異,進而改善預後評估和個人化管理策略,包括腎臟保護和移植決策。這對遺傳諮詢和家庭規劃也很重要,能篩檢有風險的親屬。 儘管基因檢測的好處已被證實,許多腎臟科醫生仍未充分利用這項工具。本文鼓勵醫生將基因檢測納入實踐,提供最新見解、患者範例及檢測建議,並強調遺傳諮詢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慢性腎臟病(CKD)成人中進行基因檢測的診斷效益。結果顯示整體診斷效益為40%,但在囊性腎病的亞型中,診斷效益提升至62%。有陽性家族史和腎外特徵的患者,診斷效益較高;不過,年輕年齡與診斷效益之間並無顯著關聯。這些發現對於CKD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精準醫療的目標是根據每位病人的疾病特性來客製化治療,以提升療效。慢性腎臟病(CKD)是這種方法的最佳範例,因為其病況複雜且多樣。傳統的生物標記如eGFR和uACR雖然有助於診斷,但往往過於簡化CKD的多樣性,忽略了個別病人的差異。因此,亟需新的生物標記來更準確地反映CKD的進展原因。這篇評論呼籲腎臟科醫師採取更深入的病理生理學觀點,推動個人化醫療的發展。 PubMed DOI

基因與基因組測試對腎臟科影響深遠,但腎臟科醫師面臨基因知識不足及護理模式機會有限的挑戰。為了促進基因醫學在腎臟科的應用,提出了一個兩部分的教育性回顧。第一部分強調基因測試在腎臟疾病中的重要性,並提供醫師如何將此技術融入臨床的指導。第二部分則專注於建立腎臟基因服務的策略,借鑒現有模式、識別障礙,並分享作者在創建適合不同環境的腎臟診所模式的經驗。 PubMed DOI

遺傳性腎臟疾病(GKD)在慢性腎臟疾病(CKD)中佔有10%到20%的比例。雖然基因檢測能確認GKD,但因研究不足及人群選擇問題,臨床應用仍有挑戰。研究團隊針對300名參與者進行前瞻性研究,發現33%的家庭有致病變異,使用綜合檢測的診斷率從23%提升至34%。然而,從CKD診斷到基因評估的中位時間長達10.4年,且再需2.9個月才能獲得陽性結果。研究顯示,需縮短這段時間以提升臨床實用性。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全球腎臟基因服務的進展,改變了對懷疑有單基因腎臟疾病家庭的管理。文中提到學習國際模式的重要性,並分享澳洲、印度、英國和美國的成功案例。儘管基因組學在腎臟科的整合有潛在好處,但仍面臨醫師教育不足、成本高和倫理問題等挑戰。為此,正在開發教育策略來提升醫師的基因組學素養,並強調多學科診所的有效性。此外,還需確保不同族群公平獲取基因服務,並改善醫療不平等。最終目標是提升腎臟科醫療人員的技能,以提供更好的病患照護。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指出基因在腎小球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特別是透過下一代測序技術的進展,能更準確地診斷單基因疾病。關鍵因素包括發病年齡、腎外特徵、家族病史及腎活檢結果。早期發病的疾病通常與基因有關,而腎外症狀可能暗示潛在的基因疾病。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FSGS)有多種形式,正確分類對治療至關重要。結合基因檢測與臨床方法,未來將有助於提高診斷準確性及個性化治療。 PubMed DOI

科技進步,特別是下一代定序技術(NGS),已徹底改變基因檢測,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工具,尤其在評估人類基因組方面。基因原因在成人末期腎病中佔10%到15%,在兒童中則高達70%。基因檢測能精確找出病因,對病人管理影響深遠,但腎臟科醫師面對多樣的檢測選項時,可能會感到困難。本文旨在澄清基因檢測的選擇過程,促進腎臟科醫師與基因專業人士的合作,提升腎病患者的精準醫療,並提供檢測方法的指導及通用工作流程。 PubMed DOI

APOL1基因變異在非洲血統族群中很常見,會大幅提高腎臟病風險。現有治療只能延緩惡化,無法根治。針對APOL1的新療法正進行臨床試驗,初步效果不錯。若證實有效,APOL1基因檢測將成為這些族群腎臟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工具。 PubMed DOI

精準營養是根據個人基因、腸道菌相等數據,為慢性腎臟病患者量身打造飲食建議,比傳統方法更個人化。和個人化營養不同,精準營養更強調科學數據。新技術像是基因和代謝分析,正幫助提升CKD患者的飲食管理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