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台灣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DHP-CCBs或alpha blockers,發生透析中低血壓的風險較低;而beta blockers和ACEI/ARBs則沒有明顯影響。對有IDH風險的患者來說,DHP-CCBs和alpha blockers可能是較安全的降壓藥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間歇性血液透析期間,注射angiotensin II對肌肉痙攣的影響,重點在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中6名患者接受了angiotensin II或安慰劑,結果顯示,angiotensin II顯著減少肌肉痙攣的頻率(33%對92%)和強度,且需要的液體推注次數也較少(0%對42%)。雖然注射後血壓和心率上升,但對其他指標無影響。研究認為angiotensin II在減少透析期間肌肉痙攣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建議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螺內酯對穩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IDH)的影響,為期24週,包含49名患者。患者接受50毫克螺內酯或安慰劑,並有兩週的洗脫期。結果顯示,螺內酯顯著降低IDH發生率(57%對69%,P < .001),且透析後的收縮壓、平均血壓也較安慰劑組低。總結來說,透析前使用50毫克螺內酯能有效減少IDH的發生。此研究已在泰國臨床試驗登記處註冊(TCTR20200604013)。 PubMed DOI

透析期間的低血壓(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見的問題,現有預測模型常因其複雜性而不足。本研究分析201名接受維持性透析的患者,70%用於訓練,30%用於驗證。IDH定義為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以上,或平均動脈壓下降10 mmHg或以上。研究團隊透過LASSO回歸分析,找出與IDH相關的五個關鍵變數,並建立多變量邏輯回歸模型。該模型在訓練和驗證隊列中顯示出良好的預測性能,顯示其在準確預測IDH方面的潛力。 PubMed DOI

透析期間的低血壓(IDH)是血液透析常見問題,可能影響健康。最近有一種新方法,透過外部壓力波傳感器,實時估算透析期間的收縮壓(SBP)。本研究評估這種估算器的準確性,與傳統臂帶測量比較。 在單一中心進行的觀察性研究中,21名參與者在兩次4小時的透析中進行監測。結果顯示,實時SBP估算與臂帶測量有強烈相關性,平均差異小且無系統性偏差。95%的實時估算結果在臂帶測量的30%範圍內,顯示出進一步開發的潛力,且不會增加患者負擔。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一項針對洗腎且有高血壓患者的多中心隨機試驗中,sacubitril-valsartan(ARNI)在12個月內比irbesartan(ARB)更有效地降低血壓,尤其是在血液透析的患者身上。兩種藥物的安全性表現相近且都屬於可接受範圍。 PubMed DOI

這項針對268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透析時常發生低血糖(每次透析超過3次)會明顯提高死亡率。像BMI、抽菸、喝酒對存活率沒影響,但有糖尿病、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以及透析時低血糖的患者,死亡率都比較高。頻繁低血糖是這類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險因子。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對需要血液透析且有貧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使用erythropoietin治療,發生重大心血管和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比roxadustat低,兩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則差不多。erythropoietin在心血管安全性上可能較佳。 PubMed DOI

一項6週、31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血容量變化導引的超濾控制(BV-UFC)系統,可以有效減少洗腎時發生低血壓的次數,效果比傳統方式更好。BV-UFC會根據即時監測自動調整體液移除速率,幫助達到預定移除量,且安全性無虞,有助提升洗腎穩定性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4位抗藥性高血壓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經皮腎臟去神經術(RDN)能有效降血壓、減少降壓藥用量,且不論是血液或腹膜透析,效果都差不多。RDN對貧血、礦物質、骨骼疾病及洗腎耐受性沒負面影響,手術安全性高,對血壓控制很有幫助。 PubMed DOI

這項中國研究發現,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來說,使用較低的透析液鈣濃度,雖然對整體死亡率沒影響,但能降低心血管和腦血管不良事件、住院率及骨折發生率。顯示低鈣濃度透析液可能有助於改善臨床預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