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腎臟疾病目前治療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新方法。干擾素(IFN)及其相關基因(ISG)不只參與免疫反應,也可能影響腎臟疾病的發展。這篇綜述介紹IFN相關基因對腎臟疾病的影響、最新研究進展,以及ISG在診斷和治療上的潛力。雖然這些方法還沒進入臨床,但未來有機會成為新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在過濾血液、調節水分和電解質、控制血壓等方面非常重要,還能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並限制炎症。腎臟中的樹突細胞幫助維持免疫耐受,防止有害T細胞被激活。但在腎衰竭時,毒素和細胞激素的積累會惡化免疫功能,增加炎症。腎臟也容易受到免疫疾病影響,免疫反應失衡會損害腎功能。近期的研究促進了針對腎病的生物治療發展,本文將探討腎病的免疫學及細胞激素療法的潛力。 PubMed DOI

第一型干擾素(IFNs)在啟動免疫系統中非常重要,但當免疫功能失調時,IFN通路的持續激活可能導致腎臟損傷,像是狼瘡性腎炎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管硬化。遺傳因素如APOL1變異及高IFN水平,與這些病症的慢性腎病風險增加有關。IFN通路的慢性激活會引發持續炎症,損害腎組織及器官功能。因此,針對IFN信號的治療可能對免疫失調患者的腎功能保護有幫助。本文探討了IFN信號的機制及相關治療方法。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特發性腎病綜合症(NS)患者進展至慢性腎病(CKD)第五期的風險,以及腎臟移植後的復發情況。約30%的類固醇抵抗性腎病綜合症(SRNS)兒童有可識別的遺傳原因,這些患者移植後復發風險較低。相對地,免疫性腎病綜合症的情況更複雜,許多SRNS患者缺乏明確的遺傳變異。約50%的患者對免疫抑制治療有反應,未反應者則面臨高風險。評論中提到一種系統性循環因子(CF),可能促進腎小球損傷及復發,並強調識別高風險患者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先天免疫細胞像顆粒球、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在腎臟疾病裡有雙重角色,既可能引發發炎和纖維化,導致急性或慢性腎損傷,也有助於腎臟修復。它們的功能會受到腎臟環境和其他細胞互動影響。深入了解這些機制,有助於開發新的腎臟疾病治療方式。 PubMed DOI

Ferroptosis(鐵死亡)是依賴鐵的細胞死亡,跟腎臟纖維化及慢性腎臟病惡化有關。這篇綜述說明鐵代謝失調、GPX4失活和脂質過氧化會引發ferroptosis,導致發炎和纖維化。文中也提到像鐵螯合劑、GPX4活化劑、抗氧化劑和基因治療等新療法,有望預防或治療腎臟纖維化。 PubMed DOI

IgA腎病變是最常見的腎小球腎炎,很多人最後會進展到腎衰竭。近年發現,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在這疾病中表現異常,可能影響病程和腎臟纖維化。像HOTAIR、H19等特定lncRNA和病情嚴重度、腎功能有關,但相關研究還很少,未來還需要更多探討。 PubMed DOI

FSGS是一種會導致腎衰竭的嚴重腎臟病,目前主要靠腎臟切片診斷,但有其侷限。近年發現血液和尿液中的miRNA可作為穩定的生物標記,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監測病情、預測預後,還能協助判斷類固醇治療效果,推動更個人化的治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空間轉錄體學分析C3腎小球病變患者的腎臟切片,發現與細胞外基質和干擾素活性相關的基因表現特別高。補體C3可能透過CD11c與ECM互動。實驗也證實,補體活化的巨噬細胞會促使腎小球內皮細胞產生纖維化,並增加ECM基因表現,為C3G的致病機制帶來新見解。 PubMed DOI

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ATIN)常因藥物、感染或自體免疫引起,診斷困難,目前多靠侵入性的腎臟切片。新興的尿液生物標記物如CXCL9、TNF-α、IL-9有助於診斷與區分ATIN,尤其尿液CXCL9/肌酸酐比值準確度高。未來若能結合這些標記物與免疫、組織學資訊,有望提升診斷率並減少切片需求。 PubMed DOI

本研究針對AAV-GN病人,發現現有預測腎臟預後的工具效果有限。團隊分析腎臟切片後,找出150個免疫相關基因有顯著變化,並開發出全新12基因分子標記,預測腎臟存活率的準確度大幅優於傳統組織學評分。這項分子標記有望提升AAV-GN病人的個人化治療與預後判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