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大型荷蘭研究發現,腕隧道症候群一開始就做手術,18個月後康復率(61%)比先打類固醇針(45%)高,兩組副作用差不多。總結來說,直接手術,長期康復機會比較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抗生素治療兒童簡單性闌尾炎的效果,與傳統的闌尾切除手術相比。研究涵蓋多個國家,對5到16歲懷疑有非穿孔性闌尾炎的兒童進行隨機分組。結果顯示,抗生素組的治療失敗率為34%,而手術組僅7%,顯示抗生素效果不如手術。此外,抗生素組的不良事件風險也較高。總體來看,雖然抗生素可作為非手術選擇,但對於兒童簡單性闌尾炎,手術效果更佳。 PubMed DOI

腕管症候群(CTS)是一種常見病症,受到醫療界和大眾的重視。本研究分析了社交媒體平台上有關CTS的資訊質量,並與大型語言模型(LLMs)如ChatGPT和Google Bard的資訊進行比較。研究涵蓋80部YouTube和Instagram影片,發現LLMs提供的資訊質量顯著高於社交媒體影片。醫療專業人士創作的影片得分較高,但53.8%的影片由非醫療作者製作,顯示專業性不足。結論強調需增加醫療專業人士在社交媒體上的參與,以提升正確知識的傳播。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新型經皮內血管動靜脈廔管(endoAVF)和傳統手術廔管(SAVF)在洗腎病人中的效果。結果顯示,兩種方式的成功率都很高,endoAVF的通暢率甚至略勝一籌,且安全性佳、需要再次治療的機會低。endoAVF是安全又有效的替代選擇。 PubMed DOI

減重手術還是治療肥胖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長期效果比GLP-1類藥物(像tirzepatide)更好。雖然GLP-1藥物對不適合或不想手術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但效果較差、停藥率高,且需長期使用才能維持。理想的治療應該結合手術、藥物和生活型態調整,未來也需要更多研究和讓大家更容易取得治療。 PubMed DOI

針對中重度混合型尿失禁女性,若保守治療或口服藥無效,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素(Botox)和中段尿道懸吊手術,六個月後都能明顯改善症狀,整體效果差不多。手術對壓力型尿失禁改善較好,但兩種治療對急迫型尿失禁效果類似。不良反應發生率也相近,兩種治療都可考慮,選擇可依病人和醫師討論決定。 PubMed DOI

一項針對342位高風險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的臨床試驗發現,中腦膜動脈栓塞並未顯著降低6個月內復發率(14.8%對21.0%,P=0.13),再次手術率也無明顯差異。整體來說,MMA栓塞安全,併發症少。雖然統計上沒顯著差異,但結果與其他研究一致,顯示MMA栓塞仍有潛力,需更多研究確認。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做全肩關節置換手術前,如果有使用 semaglutide,術後90天內發生感染、心臟問題、血栓等併發症的機率,比沒用這藥的人低。這表示術前用 semaglutide 可能有助於手術後恢復,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PubMed DOI

糖尿病患者比較容易得退化性旋轉肌袖疾病(RCD),而且病情也會比較嚴重。SGLT2抑制劑這類糖尿病藥物,可能有助於保護肌腱、降低RCD風險,因為它們能減少發炎、改善代謝、降低氧化壓力並促進修復。雖然初步研究看起來有幫助,但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來證實效果。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糖尿病或減重患者如果有使用GLP-1RA藥物,做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90天內傷口裂開、1年內需要再手術或正中神經受傷的機率都比較低,且不會增加感染等短期併發症風險。GLP-1RA可能對手術結果有些微幫助,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腕隧道手術時,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的人,術後90天內醫療併發症和再住院風險較低,但手術相關併發症和再手術率沒差異。不過,GLP-1治療會增加短期醫療費用。整體來說,GLP-1類藥物有助於提升糖尿病患者手術後的短期醫療成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