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對於高風險血液癌症成人,接受相合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使用cyclophosphamide加cyclosporin的新預防方案,比傳統的cyclosporin加methotrexate更能延長無GVHD、無復發的存活期,且嚴重急性GVHD發生率較低,副作用發生率則差不多,無論前處理強度如何都有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對非AL型澱粉樣變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RS)患者的療效。研究納入53名患者,結果顯示ASCT組的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長於非ASCT組(58.4個月對16.4個月)。ASCT組的整體反應率和深度反應率也較高,且長期生存率優於非ASCT組。ASCT的毒性可控,未見移植相關死亡事件。總結來說,ASCT對非AL型澱粉樣變性MGRS患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能顯著改善生存和血液學緩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90名等待再移植的成人患者,探討兩種免疫抑制劑撤藉策略的影響。患者分為兩組:一組迅速撤藉免疫抑制劑,僅保留低劑量潑尼松;另一組則在六個月內持續使用鈣調素抑制劑(CNI)和低劑量潑尼松。結果顯示,延長CNI組的移植物不耐受綜合症發生率較低,且殘餘腎功能和住院率表現更佳。雖然HLA敏感化未見顯著差異,但延長CNI治療有助於保護腎功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腎臟移植受者中,使用不含類固醇的belatacept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比較了不使用類固醇的受者(BelaS-)與持續使用類固醇的受者(BelaS+)。結果顯示,兩組的急性排斥反應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相似,但BelaS+組的死亡率顯著較高,且重度感染發生率也較高。總結來說,避免使用類固醇的KTRs在療效上相似,但死亡率和重度感染風險較低,特別是在敏感性較低的患者中。 PubMed DOI

這項針對50位HSCT後發生CKD的病人研究發現,最常見的腎臟病理型態是TMA和MN。TMA主要造成腎功能異常,MN則以腎病症候群為主。MN病人對治療反應較好,整體五年存活率和腎臟存活率都很高,大多數病人對類固醇合併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不錯,尤其是MN病人。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28位未用抗病毒預防的腎臟移植患者研究發現,近六成在移植後一年內出現CMV抗原血症,前三個月風險最高,高風險族群甚至持續到第七、八個月。年紀越大、CMV風險越高,發生率也越高。出現CMV AG會增加抗體排斥和腎功能惡化風險,因此建議移植後至少六個月要定期追蹤CMV。 PubMed DOI

這項法國大型研究分析2009到2020年超過3.4萬名腎臟移植患者,發現5年存活率達89%,移植物存活率85%。大多數人用calcineurin抑制劑等免疫藥物,近年tacrolimus等新藥使用增加,類固醇等則減少。整體治療方式變化不大,成果相當理想,也為未來新療法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PubMed DOI

這篇烏拉圭回顧性研究發現,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因GVHD引起的腎小球疾病雖然罕見,但多以腎病症候群表現,最常見為膜性腎小球腎炎。大多數患者用類固醇合併免疫抑制劑治療後有明顯改善,尤其足細胞病變用rituximab效果更佳。 PubMed DOI

一項針對腎臟移植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能穩定腎臟損傷,減緩腎功能惡化,並降低部分免疫相關基因表現。不過,12個月內病人和移植腎的存活率並無明顯差異,長期效果還需進一步觀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58位嚴重AAV患者,採用極短期類固醇合併rituximab和低劑量cyclophosphamide治療。大多數人很快達到且維持緩解,腎功能也有改善,副作用(如感染、糖尿病)比傳統長期類固醇療程少。這顯示極短期類固醇療法對高風險副作用患者來說安全又有效,但還需更多對照研究確認。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後越來越常見,約有一成病人在半年內發生。年紀較大、血液疾病拖比較久,會增加CKD風險;但如果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反而比較不容易得CKD。隨著HSCT存活率提升,CKD已成為重要共病,需特別注意高風險族群。 PubMed DOI